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新民艺评|乡村振兴不仅是建几栋时髦民宿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明松     作者:徐明松     编辑:吴旭颖     2020-07-12 15:50 | |

图说:乡村振兴实践成为热点议题 网络图

  乡村振兴实践在今天已成为热点议题。它是新一轮中国社会改革和转型发展的战略;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更新的步伐相对位。时下在偏远山乡大建民宿的现象已是一种时尚,借助于网络社会的自媒体传播也“髦得合时”。日前曾见得一帖,一处处造型洋派,在遥远山谷崭露头角的建筑委实令人咋舌。这样的罔顾地域文化特质的“民居”与其说是美丽乡村建设不如说是一种扭曲和偏题,看来值得申论一下乡村振兴的本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乡土中国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和血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构建了乡村之于中国绵厚而深远的文化体系。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后工业时代,如何延续和发掘传统文化的文脉和根性,寻求面向未来的发展动能不再是一个空泛和形而上学的议题。
  一段时期以来,艺术乡建与美丽乡村计划一样,成为时髦的热词。不少游离于乡村文化肌理乃至村规民俗的艺术介入并没有改善乡村的文化景观,反而加剧了城市文化对乡村的样式移植和思想“绑架”。换言之,乡村永远是乡民的家园,不是艺术家和策展人的话语舞台。艺术乡建的目标并不是立足城市本位对乡村社会结构进行强势干预,而是立足于乡村文化传统以及当下语境的乡村文明复兴。
  中国艺术乡建第一人渠岩教授继山西许村后,在广东顺德进行的乡建实践及其“青田范式”可见这种思维逻辑的理念和端倪。央视在一期名为《回归家园》的节目里,带着“时代变迁,家园还在吗”和“传统村落,价值是什么”两个疑问走进青田村。节目首先从青田村保留着传统村落的基本形态、建筑风貌、传统风俗和仪式以及青田村民竭力保护历史遗存和对家乡珍视与热爱等多个层面,肯定青田村的文明价值,阐述青田成为渠岩“家园”实践基地的原因。渠岩为青田复兴提出“青田范式”九条,从乡村的历史、政治、经济、信仰、礼俗等九个方面描绘出青田乡村振兴的蓝图。渠岩认为,希望通过修复家园,延续乡村文明历史和民俗传统,对接现代生活,从而重建乡村生活,带动更多本地人回馈乡村,最终达到振兴的目的。
  如果我们将上世纪20年代乡村教育运动作一联结,或可看作乡村振兴的历史基因的一种对位。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落实在乡村教育所带动的“道德改革运动”,崇尚道德与文化的力量。与此同时,让工业文明反哺乡村。梁最后还提出“尊重传统文化,顺应世界潮流”,于今想来,可谓乡村振兴的圭臬。
  质言之,地方重塑语境下的乡村振兴不是一窝蜂地以城市本位强势介入乡村的流行风潮,而是需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里就要处理好几个关系,这也是在对历史的反刍和对现实观照之后获得的启示。
  一是坚持“在地性”原则,这是地方重塑及其艺术乡建过程中重要的元素。需要对于互联网文化在当下以及未来的社会生活的影响力给予充分重视,并善加利用。
  二是区域整合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振兴及其艺术乡建的文化本位。以长三角区域发展而言,江南文化乃是在地乡村振兴及其艺术乡建的核心资源和“创造性转换”的参照物。
  再则就是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地方重塑中的意义。生态文明思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脉和基础。中国古代即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就是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共生是亘古亘今中国农耕文明的精神内核,由此对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尊崇自然规律也是古今皆然。今天我们正面临着空前的环保危机,由于人类过度的开发和无以遏制的欲望,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面积水体遭遇污染,以减碳低碳为目标的绿色发展成为地方重塑以及乡村振兴主旋律。因而,绿色发展乃是坐实于地方重塑全程的重要指标。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作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其乡村文明的复兴乃是根本的核心,农村现代化并不是城市现代化的拷贝和翻版,而是在地方重塑语境下城乡二元发展的新路径。以艺术乡建介入乡村振兴运动,必须契合在地性和以乡村为文化本位的策略和思维逻辑,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支点和圭臬,充分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至高理想。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最为重要的基础和逻辑思考起点,从所谓的“返本”开始,走向“开新”的格局,依托的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文化资源。(徐明松)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