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快评 > 正文

新民艺评|乡野里的文艺之花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冰     作者:徐冰     编辑:吴旭颖     2020-08-16 15:36 | |

  这是上海夏日里的黄昏,距离东方明珠66公里的临港新片区的书院人家,蝉鸣与瓜果的清香陪伴着休闲而坐的50位观众,天空恰好有飞机掠过。此刻,有浦东说书在眼面前唱了起来,一会儿有江南丝竹《渔舟唱晚》在亭榭曲水中奏响,还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古琴跨界流行曲《凉凉》和沪上乡音《燕燕做媒》……这种形态你很难用以往的传统音乐会来描述。这是由上海古凡交响乐团举行的《夏日郊外·书院情境音乐会》的现场。

图说:《夏日郊外·书院情境音乐会》现场 网络图

  “接地气”和“情景交融”是古凡创新实践的情境音乐会的显著特征。“接地气”并不是理念上的“土渣味”,而是在尊重现代人审美情趣基础上的因地制宜,是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一种真诚回响;“情景交融”也不是形式上的设计感,而是根据现场实景展开的表演形态的度身定制,区别于以往追求高大上的实景演艺项目,这里的沉浸式情境演艺追求的是小而美。所以就像好身段配上了贴身的旗袍,那种风情与气质油然而生楚楚动人。由此,在现场的欣赏就成了独一无二的审美体验。在座位边上配备了当地的特产和点心,观众感受到了“堂会”主人的感觉,在这同一个情境中,空气中似乎包裹着一层淡淡的颜色,让你记起了一种叫乡愁的滋味。  其实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携带着现实生活的思想和社会自然环境的信息。而往往这样的信息交互在自然场景里更能激发出艺术魅力。经典作品《黄河大合唱》就是由冼星海指挥百人合唱团在延安的泥地上演唱的,那种民族的精神感召力在最质朴的场域里汹涌澎湃。延安时期建立了文艺“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的方针,就是“文艺为群众工农兵服务”。如今的疫情期间,文艺走出剧院主动走入田园乡村更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上海古凡交响乐团在尝试走一条新路:不但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保障演出品质和形式,更通过现场观众品鉴和视频直播等手段为当地带来演出之外的实实在在的旅游和特色产品销售,这个增值功能突破了传统演艺公司的服务范畴。据悉,已经合作过的地方希望进行长期融合机制打造文旅IP,更有慕名而来的乡镇提出合作意愿。(徐冰)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