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人物 > 正文

人气爆棚的国家宝藏石鼓藏着什么秘密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乐梦融     作者:乐梦融     编辑:肖茜颖     2018-02-04 14:29 | |

图说:展览现场 天一阁供图

  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第一集中,由梁家辉守护的“中华第一古物”石鼓登场,让无数人好奇这件镇国之宝。石鼓所载的文字被历代书法家视为了至高无上的“篆书字帖”。

  1月30日起,由西泠印社副社长、市书协副主席、书画金石家童衍方策划的“石鼓墨影——明清以来石鼓文善作及名家临作鉴赏雅集”在宁波天一阁开展,包括从明清以来不同年代的石鼓拓本,观众得以一睹真容。

图说:《傅山石鼓文考释》天一阁藏 天一阁供图

图说:明中后期拓本,(吴昌硕旧藏)上海图书馆藏 天一阁供图

  字帖——500字石鼓文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国家宝藏》节目中解释,石鼓之所以被认为是镇国之宝,是因为石鼓为“中华第一古物”,世称“石刻之祖”。“石鼓文”是一种独特的汉字字体,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石鼓文”为最早的诗歌作品之一,为历代皇帝所钟爱,石鼓的经历富于传奇色彩。

  童衍方介绍,《石鼓文》是我国石刻文字之祖,为世所重。它的唐代拓本今已不传,之后则以四明范钦天一阁所藏赵松雪家之北宋拓本为最古。10个石鼓原有718个文字,但由于年久剥漫,现存世最早的宋拓本已不满500字。到元代时,存字只有386个,清乾隆后遂不满300字。天一阁曾收藏有松雪斋北宋石鼓文拓本,可惜毁于晚清大火,所幸的是在此拓本被火毁灭之前,当时的名士阮元、张昌燕等人(依据天一阁藏本)翻刻石鼓文,得以保存了当时石鼓文留存的原貌。阮元重摹天一阁石鼓文流传甚广,影响巨大。习篆者多从中取法、临摹、研究,将《石鼓文》的学习推向高潮。天一阁由此被视为了石鼓文的守护者。

图说:阮元摹天一阁藏宋拓《石鼓文》拓本 天一阁供图

图说:吴昌硕通临《石鼓文》十条屏之一 天一阁供图

  忠粉——艺术大师吴昌硕

  将石鼓文发扬光大的有晚清海派艺术大师吴昌硕,这位石鼓文的“头号粉丝”其以诗书画印冠绝一世,其篆书即为善学善用《石鼓文》之典范。吴昌硕先生以石鼓文篆联作品无数,颇多作品署款“集天一阁北宋石鼓字”之语。从阮元重摹天一阁旧藏北宋拓《石鼓文》到今年正好220周年,与天一阁有绕不开的缘分。在宁波天一阁办展非常有纪念意义。

  在展览拓本中,上海图书馆贡献了馆藏的明中后期拓本,因其第二鼓(汧殹鼓)中“黄帛”二字未损而被称为“黄帛”本。目前国内的“黄帛”本不多见,这是吴昌硕先生的旧藏。

  童衍方回忆,自己的修习之路离不开《石鼓文》,是他学习篆书的重要范本。1975年初,老师唐云先生将他仅存的两对吴昌硕集石鼓文联中的一对,赠送给他临习研究,此联是昌硕先生81岁的精品力作。从吴昌硕、来楚生、唐云,再传到童衍方,可以看到对石鼓文的传承研究的接棒。(记者 乐梦融)

图说:石鼓墨影 天一阁供图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