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人物 > 正文

奚美娟:文字能引领我们探索更深刻的人性丨A角的B面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光     作者:朱光     编辑:沈毓烨     2018-10-23 13:45 | |

参加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 40 大家 回家”文艺盛典的奚美娟,其实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字作品了,可她依然谦虚地表示:“我是职业演员,业余写手。”

图说:奚美娟为晚报读者题词

她的语调总是温婉而缓和的,谈及对文字的深深情感,她一口气举了好几个例子。“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先前与大学同学聚会时感慨道,我们以前只要一本书,就够了。”“我小时候,就连月历牌上的字也会认真看,上面写的不过就是十二个月的小知识。”“我记得以前读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其中有一篇写到在撒哈拉沙漠附近看到中文字店招——恨不得把这些字吃下去,这种感觉和感情,我好理解啊……”说到此时,奚美娟的语音语调变得热情洋溢。她的阅读热情,源于父亲的培养。“他热爱书籍,经常把如《第三帝国兴亡史》等影响很大的书逐一买回家。”奚美娟的文科一直比较好,“如果我学习知识的进程没有被打断的话,我很可能就去读文科了。”

图说:奚美娟

多年来深究表演要义,使得她对专业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大家可能会觉得表演是一门娱乐,而事实上,演员对文字的理解,特别重要。”她认为,经过严格训练的职业演员与一般演员的“分水岭”,就在于对社会生活有着透彻的理解,并能把这种理解,以最精简且意蕴深厚的文字表达到位。所以,起初,她的文字都渗透着对表演艺术和技法的见解与分析。“上世纪80年代,与文艺记者走得比较近,他们约我在报刊上写一点创作谈。”以至于,后来在北京的《当代电影》等专业性较强的刊物上,她还写过表演类论文,介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专业性探索。还有杂志约她写有关表演心得方面的连载,她就以“与上戏有关的日子”为主题,写了7篇表演教学、师生情谊类的述评文章,“也算是对时代的捕捉,院史的一部分。”基于她的文字表达,是从表演专业出发,“写作还是我的表演功课的‘副产品’吧!”

图说:奚美娟为晚报夜光杯撰写的稿件

她还乐于写特别有感触的文章。最近,她在航班上看到了《新民晚报》上刊登的一张曹鹏与自闭症孩子在音乐会上刹那对视的图片,“十分动人”。加之,她也知道这群孩子的“孤独咖啡馆”命运飘摇,“我也曾去过那家咖啡馆,还喝了一杯。”于是,她把这张报纸叠好,放入手提包,决定以此为素材写一篇散文:“这种人性的美好,可以触动更多人。”

图说:奚美娟“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网络图

日子不能白过,文字才是永恒。“文字是对人生的存底。我还是相信,文字才能带领我们探索更深刻的人性。”有些人不做学术、不做研究,也能以碎片化的阅读、视频、图画等方式了解知识,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之一。“我还是对文字心存敬畏,至今还没有胆量出书。”上世纪90年代,在主演了话剧《留守女士》之后,就有人邀约奚美娟出书,“我觉得不行不行,一个人要出本书,必须要有很高的境界。大概,我对文字的爱好与尊重,是与生俱来的……”(新民晚报记者 朱光)

据悉,该剧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新加坡华艺节和新加坡华乐团联合委约创作。(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更多内容点击查看: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