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人物 > 正文

被来自东方的声音迷住了 记两位醉心于中国音乐的外国人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翔     作者:吴翔     编辑:陆玮鑫     2018-12-01 14:49 | |

图说:吉萨·贾珍妮(主办方供图)

  “当我第一次在国外见到、听到中国乐器的时候,我就被这来自东方的声音迷住了。”来自意大利的博士弗朗西斯科·塞拉托雷在日前举行的上海音乐学院第25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上说。为了学习东方乐器,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走向田间地头,向民间艺人学习唢呐,还加入了乐队为葬礼演奏……

  事实上,除了塞拉托雷,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像吉萨·贾珍妮这样流连于公园广场,痴迷于中国民乐的外国人。

追着葬礼学唢呐


  在会场上,塞拉托雷已经是一个完全不需要翻译的意大利博士,和中国学者用中文交流毫无障碍,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乐器的吸引力。

  小时候,塞拉托雷在米兰生活,“那时候,我和朋友们最喜欢去米兰的中国城。”塞拉托雷说,在中国城里,大多数人都在找中国的美味,有的喜欢回锅肉,有的喜欢火锅;也有的女孩喜欢买一些中国工艺品……也许是天生和东方音乐的缘分,“我却在几间店里听到了不同寻常的声音。”

图说:塞拉托雷拉二胡(主办方供图)

  从那几间装修得古色古香的中餐馆里,塞拉托雷第一次见到古筝、琵琶、笛子……仅外观就让塞拉托雷觉得中国乐器雅致,“我们从小学音乐,见过的乐器都逃不掉钢琴、小提琴、鼓……这些西方经典的乐器,东方的乐器无论从造型还是声音上,都和那些完全不一样。”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把研究中国乐器作为工作目标。

  不过,餐厅毕竟不是音乐厅,表演者只有那固定的几个人,会的乐器也就只有那几样。渐渐地,塞拉托雷开始不满足,争取在意大利和中国人交流。“你们知道,在意大利做生意的温州人很多。”塞拉托雷说,“但是他们很忙,要挣钱要生活,所以他们的社区里对中国乐器非常精通的人也有限,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在他们中间听到了他们思念家乡的声音。”另一边,塞拉托雷在图书馆里也查阅了大量的书籍,研究中国乐器。在书里,他看到了唢呐——这支神奇的乐器,可以从婚礼吹到葬礼,竟然在意大利的华人圈里遍寻不见。

  于是,塞拉托雷经过意大利的华人朋友牵线搭桥,买了机票到了温州,开始了寻觅唢呐的旅程。“即使在中国的农村,也只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结婚时才吹唢呐。”经过一番寻觅,塞拉托雷在村里遇到了一次有唢呐的葬礼。他跟了葬礼乐队差不多一天。在悲怆的场合,他懂得中国人的礼节,只是远远地看着,听着。等到葬礼结束,乐队师傅们酒足饭饱,他才上前向乐队师傅表明来意。六十多岁的唢呐师傅,被这突如其来的拜师吓了一跳,“别说是外国人,家里的娃娃都懒得跟我学,嫌弃它太吵了,又不挣钱。”当师傅知道塞拉托雷专程从意大利赶来学唢呐后,他收下了这个洋学生。

  “学唢呐,没有那么多规则,师傅怎么吹,我就学着怎么吹。”塞拉托雷说这和学西洋乐器完全是不同的。经过几个月的刻苦练习,塞拉托雷已经能像模像样地完成几段葬礼常用曲调了。“我就让师傅休息了,跟着乐队在葬礼上表演。”塞拉托雷说,“因为我是外国人,大家都会觉得有趣,每次去演奏就会有人来和我合影。”那段田野调查的经历,也帮助他完成了罗马大学的博士论文。

  今年,塞拉托雷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后流动基金站,他又对上海这座城市的音乐产生了兴趣,“我最喜欢去天蟾逸夫舞台听戏,不只是京剧,我现在比较迷恋的是越剧,我已经能跟着哼唱了,不过戏剧的名字有点难记,我记不住。当然,我在意大利也记不住意大利歌剧的名字,好听就行。”塞拉托雷说为了越剧,他还在上海拜师学会了二胡。

每天去复兴公园


  “对我来说,中国的乐器都是我的最爱,手心手背,不能说哪一个是最爱。”上海音乐学院全职引进教授,国际传统音乐学会民间乐器研究小组主席吉萨·贾珍妮说。一样的是,吉萨第一次见到中国乐器,就被深深迷住了,“1982年,我去捷克旅行,布拉格有一些展览馆陈列着中国乐器,我觉得古老而神秘的东方乐器一定是能与西洋乐器比肩的。”吉萨说,“遗憾的是,那时候只能看,并没有机会听到它们发出声音。”

图说:吉萨·贾珍妮学古筝(主办方供图)

  第一次听到东方乐器奏出的声响,是在越南,“据说越南的很多乐器大都是明朝从中国传过去的。在胡志明市,我听到了琵琶、笛子……中国民乐队演奏的宫廷音乐。”瞬间,吉萨就被震撼,“所以,我喜欢中国乐器合奏出来的效果,互相之间,它们是有交流,有故事的。”

  在上海的这段时间,吉萨也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里,寻觅来自民间的声音。“我几乎每天都要去复兴公园,广场舞播放的旋律让大家舞动。”吉萨说,“不仅有人跳舞,还有很多人在那里演奏乐器,从萨克斯风到笛子,这些都是这座城市的声音,我喜欢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吉萨不仅自己欣赏,她还请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外学者,专门来到复兴公园倾听和研究上海的声音,还用纪录片的形式把这些旋律和故事都记录下来,“我现在正打算写一篇论文,研究的方向大约是城市的声音对城市人们生活的影响。”(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