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人物 > 正文

这一家四口为何“组团”来到今天刚开幕的上海市民文化节?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翔     作者:吴翔     编辑:江妍     2019-03-23 13:36 | |

微信截图_20190323123814.png

>>>相关阅读: 2019上海市民文化节今天启动,近千场活动邀市民一起“文化踏青”


   今天,以“市民美育在行动”为主题的新一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开幕。在今年的市民文化节上,有一家4口“组团”而来,爸爸、妈妈、儿子、儿媳,都是上海的群文工作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市民文化默默奉献着,这个“节日”,也是他们忙碌的日子。

   “爸爸妈妈因为群文工作结缘,我从小就在台前幕后长大,结婚了太太也受了我们的影响进入到群文工作中来。现在,我们的女儿因为我们的工作关系,爱上了文艺。”儿子杨迿说,“群文工作的基因,好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

一家四口_副本.jpg

图说:杨迿一家四口 受访人供图


爸爸带他睡舞台


   这份群文工作基因的起点,还要从爸爸杨峰说起。杨峰今年61岁,刚刚从松江区文化馆主管业务的副馆长岗位上退休,他几乎把半辈子的精力都用在了群文工作上。

   那些年,群文工作很辛苦,一来文艺作品少,二来交通也不方便。杨峰总是对身边的同事说:“我们做群文工作的,一定要守得住寂寞。”文艺作品少,杨峰挑灯夜战搞创作,自编自导自演,台前幕后一肩挑;交通不便,经费紧张,他们下乡演出,为了节省费用,就睡在舞台上。

   儿子杨迿五六岁起就跟着爸爸到处演出,旅途颠簸到田间地头,肩扛手提把舞美道具运下车。晚上,父子俩睡在舞台上,露天的舞台可以看见星星,同时身边也有蚊子嗡嗡打转;室内的舞台,冬天穿风夏天闷热……爸爸总会拍着儿子的背,讲讲戏里的侠肝义胆与春花秋月。白天,爸爸要表演,儿子就坐在台下看,既看戏,也听观众向爸爸鼓掌喝彩。“全场叫好那一刻,什么困难都忘记了,我就为爸爸感到自豪。”杨迿说,“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就决定做爸爸这样的人。”

   如今,爸爸也可以坐在台下好好享受当观众的滋味,不过他的经验最丰富,家里的其他人遇到群文工作上的问题,他都知道怎么解决。杨峰总是对儿子说:“你们赶上了好时候,节目多,场馆好,硬件都好了,一定要把软件也跟上去。”


妈妈不让演员累


   妈妈鲁谨慎当年是一名专业的越剧演员,和爸爸杨峰走到一起,毫无疑问,正是因为群文工作,“他是导演,我是演员,就这样合作久了……”最终,两人牵手。后来,妈妈从舞台上“退役”了,也成了一名群文工作者,如今她还是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

   因为从前当过演员,鲁谨慎对于戏曲演出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很多剧组来他们文化活动中心演出,一个人都要身兼数职,演员也要扛道具,乐手也会跑龙套……鲁谨慎看到这一情况后说:“既然上台了,就要有角儿的范儿。”

   鲁谨慎立下一条规矩,所有来中心演出的剧组,演员只要化好妆,在休息室里等待上场,一切后勤工作都由中心的工作人员负责。51岁的她也亲自上阵,端茶送水……她告诉同事,也告诉儿子,“每个演员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妻子反馈最真实


   “太太陈岚是我上海戏剧学院的同班同学。”杨迿说,“我们结婚后,她也走上了群文工作这条路。”陈岚现在是静安区临汾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教干部。

   说来有趣,杨迿正是静安区文化馆馆长,“白天,我领导她;晚上,她领导我。”杨迿说,“我们经常做文化配送工作,有个‘内线’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我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活动的反馈。”有时候文化活动送得好,陈岚回家眉开眼笑,“这样的活动你们以后多给我们配送一点下来。”有时候效果不好,她在家也不客气,“在家里,那她是绝对第一位。”杨迿笑着说,“虽然有时候她会抱怨,但对我们的工作来说是很有好处的,第一时间的反馈,可以让我们对当地居民文化需求更了解。”

   太太当然也是贤惠的,杨迿说,“我们做群文工作的,忙起来没有白天黑夜。家里全靠她,反正我每次回家她都准备好一桌饭菜。”


群文基因有传承


   虽然在一家人中,儿子杨迿显得很低调,但他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从事10年群文工作,从工作的第二年起,作品每一年都获奖,2016年还获得了第十七届“群星奖”。

杨迿.jpg

图说:杨迿获得第十七届“群星奖”后参加展演和接受采访 上海静安文化局图

   之所以能频频获奖,杨迿觉得这得益于一家人从事的群文工作,让他始终知道哪些作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他们一家人会坐在一起,讨论群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经验最丰富的还是爸爸,他经过的年代、吃过的苦是我们不能比拟的。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请教老法师。”杨迿说,“但我们这一代人做群文工作也有长处,网络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只要打开手机,世界就在我们眼前,哪些话题大家关心一目了然。所以我们要把创作和这些便利结合起来,大家也就会更喜欢了。”

   对了,如今杨迿有了一个女儿。她和小时候的杨迿一样,跟着爸爸在舞台前后成长。杨迿看着她的眼睛,分明就是20多年前,那个睡在舞台上的自己,“她看了太多的演出,现在你问她喜欢演戏吗,她会毫不犹豫地说喜欢。”杨迿说,“没有办法,群文工作的基因,好像融入了我们家的血液。”(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