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人物 > 正文

在剧场外和林兆华聊聊天:没有好剧本,我就继续等待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赵玥     2019-10-13 14:36 | |

图说:林兆华旧照 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 摄

能在中国被尊一声“大导”的,戏剧大师焦菊隐之后,唯有林兆华。1982年创排了被视作触发中国戏剧改革信号的《绝对信号》,此后一次次将不同风格、不同理念、不同表演风格的戏剧搬上舞台,挑战传统的观剧理念和观演关系,颠覆人们对戏剧的想象。46岁才开始排戏,如今83岁已创作戏剧70逾部,林兆华的高产及其旺盛的创作力让人惊叹。

然而,自2016年《戈多医生或者六个人寻找第十八只骆驼》首演后,林兆华已有3年未排新戏。此度,受邀成为升级后的东坡大剧院的艺术总监,是否意味着又能看到“大导”出手?在剧院外的花坛边,记者有幸和林兆华聊了聊。

为升级改造后重新亮相的东坡大剧院打造开幕大戏《白蛇》的是林兆华之子林熙越。“这戏挺好!”是林兆华给这部轻歌舞剧的肯定,“这是在西湖边上的剧院,是要照顾到老百姓的休闲娱乐活动。所以也不会太严肃,以往总是太过忽略戏剧的娱乐性。”

高产的林兆华在近两三年来突然没有新作品问世,为何会陷入“停滞”?他望着来往路人,直言:“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在中国做原创剧特别困难,太难了。”是经费不够还是人才缺乏?“没有人写戏啊!没有人写好戏!”林兆华感慨,中国并不缺编剧,只是要么不来写戏剧,要么就是写得不是他们内心真正想表达的。

原创好剧本稀缺是否意味着舞台原创力的缺乏?林兆华倒不觉得这是个新鲜问题:“戏剧历来是这样的,别看现在都说戏剧票卖得怎么好,票房好不等于戏剧繁荣,戏剧观众面儿少,历来就这样。戏剧的题材本就娱乐性不强,有时候我们自己还把形式框得特别严肃。”

林兆华戏剧艺术中心创办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在去年停办一年后将于今年重新回归,问到林展“停办”的个中原因,是源于经费还是找不到好戏,林兆华及其子林熙越都坦承:“还是经费问题。”林熙越说:“‘林展’所引入的国外的好剧只是冰山一角,挑戏多数是以我们个人的审美来决定,戏剧无论是创作本就是个性化的创作,它的观赏体验也很个人。”

问林兆华,如果始终等不到好剧本怎么办?他倒也答得坦然:“等得到就做,等不到也只能等,我只会做戏,不会做别的。”(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