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人物 > 正文

小球大乾坤丨顾寇凤:“中国第一”乒乓女裁判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陶邢莹     作者:陶邢莹     编辑:沈毓烨     2019-12-23 14:18 | |

   精心挑选一条丝巾,搭配彩色毛衣,带着一本老旧的体育杂志和笔记本,79岁的顾寇凤如约来到了上海红双喜大厦。1961年第26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队首次捧得男团冠军,决赛的每一场胜利、每一分球,都记在顾寇凤的笔记本上,那是她当乒乓裁判的开端。

   眼前的顾寇凤,一如当裁判时对自己的要求那样:仪表要端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她是新中国首批乒乓国际裁判,是裁判队伍中的巾帼英雄。默默无闻的“铁面判官”,同世界冠军一样,为中国乒乓的崛起,做出了贡献。

图说:顾寇凤 新民晚报记者 陶邢莹 摄

  

笔记本上的大事记


   “我是幸运的一代。”这是顾寇凤的开场白,“我的一生有太多的机遇,太多的第一次发生在我的身上。”

   顾寇凤的身上,享有四个“中国第一”:第一批乒乓球国际级裁判员(仅11名),第一位执法奥运会的裁判员,第一位参加全部四届在国内举办的世乒赛的女裁判员,第一位从“姑娘级”坚持到“奶奶级”的乒乓球裁判员。

   当裁判之前,顾寇凤是一名人民教师,小时候酷爱乒乓运动的她,在教育系统是个乒乓业余高手。1957年,年仅17岁的顾寇凤被招去参加徐汇区的乒乓球裁判员培训,课堂上,只有她一个女生。凭借优异的表现,她被选拔到上海市体育宫,继续参加市培训班的学习。很快,她迎来了自己执裁生涯的第一场国际赛事,罗马尼亚队来沪同上海队交流,顾寇凤圆满完成了工作。

   1961年,世乒赛首次在中国举办,中国乒协选拔了一支120余人的裁判员队伍,赴京报到,顾寇凤是25名上海籍裁判中的一员。

   第一次出差,顾寇凤心中难免忐忑。更何况,不久前母亲过世,她必须迅速调整好心情。好在,学校的老师们都很关心她。穿着同事送的派克大衣,拎着一个藤箱,借钱买了双皮鞋,顾寇凤踏上了赴京之旅。

   顾寇凤的笔记本上,记录了北京世乒赛的一场场比赛。比赛日期是4月4日到14日,共有31个协会、243人参赛,一共打了1295场比赛……

  

“十二大板”的见证者


   为了当好裁判,顾寇凤在北京培训时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学起,短短一个月内便掌握了乒乓比赛中的英文专业术语,成为培训班中的佼佼者。

   不过,那届世乒赛有个规定,女裁判不能当主裁判,但顾寇凤还是很自豪:“我是最年轻的裁判之一,能站上赛场,就已经是件很光荣的事了。”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第一天比赛,她便被分在了8号台,那是工人体育馆内最中心的位置。由于表现出色,顾寇凤接到了执法决赛的任务,有幸见证了上海老乡徐寅生同星野展弥的十二大板。

   那一幕,顾寇凤终生难忘,“20比18,徐寅生迎来赛点。当时徐寅生逼得星野展弥不得不放高球,这时候,徐寅生很有耐心……”1、2、3……12,在现场观众整齐划一的呐喊声中,顾寇凤在心里默默数着数字。徐寅生获胜那一刻,顾寇凤开心不已,只是,作为裁判的她只能将这份喜悦抑制在心头。

   顾寇凤还记得,最后一场赛前,容国团说的那句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是多么振奋人心。“到现在,我都一直珍藏着第26届世乒赛的宴请请柬、裁判用具、秩序册……每每再次拿起这些东西,我仍然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还有那双皮鞋,她穿了整整20年,那件派克大衣,保存着对同事的不尽感激之情。

   46年后,在上海卢湾体育馆举行的中日乒乓交流活动中,顾寇凤重温旧梦,又执法当年两位男主角二度演绎的“新十二大板”。这一次,顾寇凤终于有机会拉着星野合了影。

   今年上海乒协的新春团拜会上,徐寅生上台致辞时特别提到,“今天,第26届世乒赛的裁判也到了现场,年纪还比我小一点儿”。台下的顾寇凤,笑开了花。

图说:本报记者陶邢莹采访顾寇凤

  

国际乒联一致称赞


   从此,国内外乒乓赛场,总能见到顾寇凤这位女裁判的身影,在诸多男裁判中,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980年,顾寇凤迎来了执裁生涯的首个国外赛事,她被选拔参加日本东京第四届亚非拉比赛。当时,整个大会只有两名女裁判,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裁判长一直在她背后观察,等她结束比赛,特地去告诉她:“你是个非常棒的裁判,因为你对运动员严格要求。”当时,顾寇凤在比赛中见到一名非洲选手身穿短袖,而比赛规定运动员必须穿长袖。为了告诉这名运动员,她在纸上写下要说的话,请翻译一个字一个字教她英文,然后念给这名非洲选手听。

   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乒乓球项目首次进入奥运会大家庭,中国只有一个裁判名额,派选了48岁的顾寇凤。男双半决赛,外国裁判临阵打了退堂鼓,顾寇凤见了,自告奋勇当主裁判。“双打比赛的确很难,发球要轮换,落点又不同,但我不紧张,我17岁就开始当裁判了,我有这个把握。”赛后,顾寇凤的表现,赢得了国际乒联官员的一致称赞。

   回顾自己在国际赛场的裁判生涯,顾寇凤自豪地说:“我是个好学的人,活到老,学到老。”

  

一辈子都不想退休


   1995年3月,顾寇凤到了退休年龄。但直至今日,顾寇凤仍这么说:“从某种意义上,我没有退休。”她的权威、公正和高水平,令她始终活跃在各项乒乓赛事中。

   1995年天津世乒赛,她被请去当裁判长助理,这份工作并不容易,她要负责每场裁判的调度工作。2005年上海世乒赛,她又被聘任为竞赛部工作人员。后来,上海老体协筹备了两届老运会,顾寇凤担任了老体协副秘书长和竞赛部部长。

   “我们体育人反应快、脑子灵活,还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从一线退下来后,顾寇凤在其他各个岗位上,都肯干、爱干,干得好。

   1975年,顾寇凤担任上海市乒协副主席,并负责竞赛部门的工作。她说:“我对裁判很严格,他们看到我都怕的。”在管理裁判队伍时,她总是约法三章:不迟到,不早退,重仪表,讲礼仪。“如果他们坐相和站相不好的话,我叫他们回去照着镜子练。”

   红双喜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非常尊重顾寇凤的意见。总要请顾寇凤来给点建议,顾寇凤有求必应。曾经,红双喜想要制作挑边器,因为没有模板,顾寇凤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第26届世乒赛的挑边器拿来给红双喜研究。后来,红双喜制作新翻分器时,也请顾寇凤当顾问。

   “第26届世乒赛上,我们用了上海品牌红双喜的器材,我同样来自上海,在现场备感荣耀。在我的乒乓生涯中,我也是红双喜器材一步步走上领先地位的见证者。”顾寇凤自豪地说,“有一年上海市乒协接待一批匈牙利乒乓队教练,我还特别带他们去参观了红双喜乒乓球厂。”(新民晚报记者 陶邢莹)

   >>>专题推荐:小球大乾坤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