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人物 > 正文

理工男爱上一门“小手艺”——竹刻艺术家金西厓的人生传奇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乐梦融     作者:乐梦融     编辑:赵玥     2020-01-04 11:45 | |

图说:施远为听众揭示精妙的竹刻艺术 新民晚报记者李永生 摄

   正在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展厅展出的“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几乎都是合拢的扇骨,少有打开的扇面。有读者开玩笑,真想把扇子一把把张开看个究竟。昨晚,近200多位竹刻爱好者聚集“上博讲坛”,聆听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馆员施远揭示这些扇骨上精妙的竹刻艺术,讲述20世纪最杰出的竹刻艺术家金西厓的人生传奇。

一鸣惊人


   金西厓,1889年出生于湖州南浔巨富人家,在接受良好教育之后获得工程师的职位。这个前途远大的理工男,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一门“小手艺”,无论工作有多繁忙,都没有使他停下手中的刻刀。

图说:金西厓八十小影 资料图

   大哥金城(拱北)虽主业法律,但画名远播,曾被末代皇帝宣统赐予“模山范水”。在他留名的轶事里有一件不可省略,就是为四弟金西厓指点出竹刻这条艺术通途。他启发四弟,三教九流投身笔墨者众矣,画画很难出头,不如跟着二哥学习刻竹。

   金西厓早年得大哥的真传,彩墨花卉赋色典雅,却不以画作著称。他的艺术人生辟出蹊径,选择竹刻这门艺术“下重注”差异化发展,用今天的眼光看来,无疑是“降维打击”,最终一鸣惊人,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理论研究都硕果累累,艺术史上少了一位锦上添花的画家,却多了一位不可或缺的竹人。

集成创新


   展厅中,仅展出了三把打开的扇子,显示的是金西厓在绘画上的基本功,可以寻到他的审美情趣对竹刻艺术的帮助。金西厓刻苦学习雕刻之技,不是为了谋生,没有什么功利心,纯粹是出于喜好,为了个人的修身养性。

   在工艺美术中引入文人书画审美,以最普通的毛竹作为雕刻材料,“以画法刻竹”,种种集成创新,是让竹刻从民间匠器变成艺术品的决定性思路。金西厓早年参加了豫园书画善会,不时去豫园论艺会友,和海派的艺术名流交往,得到众人的赏识。比他年长46岁的海上艺坛宗师吴昌硕,对这位年轻人的作品一见倾心,赞不绝口,结为忘年之交,屡为题诗作画供其刊刻,为他的作品集题字、题诗,83岁吴昌硕为金西厓的书斋题名“锲不舍斋”,教诲后生,表达对他的期许与肯定。

   陈三立、陈宝琛、林琴南、庞莱臣、褚德彝、罗振玉、郑孝胥、王一亭、赵树孺、王福庵、齐白石、溥心畲、张大千、吴湖帆、沈尹默......这份名单还有很长很长,无数民国年间的文苑巨子、画界名流,都是他的良师益友,或者说是他艺术上的合作伙伴。

“理工男”品性


   金西厓的档案意识极强:他有一本小册子,记录着所有作品的题材内容、雕刻方式、何人书画、书画时间、刻成时间、赠送何人、展览何处、出售何价等等信息,巨细无遗。

图说:施远为听众揭示精妙的竹刻艺术 新民晚报记者李永生 摄

   他将自己的精心之作亲手毡拓,日积月累,几十年间从未间断,最后装成煌煌12巨册。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立体、深入、全面的走近他,欣赏他,研究他,不能不归功于他的“理工男”品性。

   他的第一件的有记载的作品是阴文所刻哥哥金城的草书,最晚期的一件有记载作品是1965年阴文浅刻临摹吴昌硕的梅花,一生刻件总数436件。

   金西厓75岁才真正停止创作,撰写有史以来第一部全面论述竹刻的历史与工艺的著作《刻竹小言》,对毛雕、阴文浅刻、陷地浅刻、留青阳文、阴文深刻、薄浮雕等技法心得,均有详论,以遗后世。(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