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人物 > 正文

美术不仅仅是件闷头画画的事!俞晓夫“历史画创作高研班”本月开班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首席记者 孙佳音     作者:首席记者 孙佳音     编辑:江妍     2020-06-03 12:53 | |

  位于上海江桥镇苏州河畔的“俞晓夫艺术中心”旧厂改造第一期工程基本竣工,一、二、三层可供使用的工作室修缮完成,门口的大草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正静候学生入驻。“差不多有小一年了,我一直在反复琢磨的‘历史画创作高研班’,尚有些细节需要排一排。”70岁的上海油画家俞晓夫今天上午接受本报专访时精神头很足,想要在自己的画室与学生教学相长再进步,想要给大家提供一个坐论天下的平台。

微信图片_20200603125208_副本.jpg

图说:上海油画家俞晓夫 受访人供图


情怀依旧


  “面对互联网时代,其实我已属于旧人,举手投足明显感到有些迟钝。”俞晓夫1950年出生,1978年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毕业,1984年以油画《我轻轻地敲门》震动美术界,1988年赴英留学,后又归国从事美术教学和创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的确是个“旧人”。

图说:俞晓夫作品《我轻轻地敲门》 受访人供图

  年龄不饶人,但“旧人”却情怀依旧,对于6月中旬即将正式开班的“历史画创作高研班”,对于三十多名“新生”,俞晓夫有很多期许。“历史画向来是传统经典绘画领域里皇冠上的宝石,在组织创作的同时,不失时机借此组织教学是非常合理的资源整合,如果缺失,很可惜。”俞晓夫说,历史画教学在传统绘画领域里是学点最丰富、全面、难度也是最高的一门课,是不可替代的,“在传统绘画渐渐被边缘化的当下,美术领域如果能植入历史画教程,那么对培养学生在沉下来思考的深度上、竞业能力上和人文品格的自我塑造上,一定很有价值。”

IMG_1359_副本.jpg

IMG_1361_副本.jpg

IMG_1358_副本.jpg

IMG_1362_副本.jpg

图说:“俞晓夫艺术中心”旧厂改造的第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 受访人供图


教学相长


  “我这个画室,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设施,甚至比一般的画室要简陋一些。”其实,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三层“俞晓夫艺术中心”宽敞、明亮,融创作、教学、生活、会客于一体,丰富多样,不失气派。尤其,俞老师正要带领第一批“高研班”学生共同创作完成的六张历史大画叫人过目难忘:上海证交所大厅、上海世博会现场、上海合作组织大会、滨江两岸风光、临港新城新貌,那幅宽6米高3米的“姚明”,更是带我们仿佛回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现场,“这张画,所有高研班的同学都会参与进来,一起完成。”

IMG_1353_副本.jpg

图说:几幅历史大画叫人过目难忘 受访人供图

  画室将会成为俞晓夫和学生们的共享空间。“我作画时,欢迎学生前来观摩,甚至可以在我画上试试,打个短工也无妨。”俞晓夫说自己特别欣赏欧洲古典作坊式的传授,有肌肤感、贴切,“许多大师都是这样诞生的。”


作品检验


  聊起绘画技巧,俞晓夫打开了话匣子,“凡事一紧张,气局自然就小,所以要大气。”

IMG_1352_副本.png

图说:这幅画仿佛带人回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现场 受访人供图

  这个陆陆续续画了十多年国家历史画定件的“老法师”,同样也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孩童,俞晓夫为学生定制了满满当当的教学任务,不仅包括课堂写生、下生活(新疆、陕西一带)写生等,还包括出国考察、写生;不仅他将亲自授课,解析世界名画,漫谈造型、创新、透视、构图和创新等,还会邀请来自清华美院等高校的专家教授当代艺术,“我们还会有连环画、插图、瓷画训练,一年研修班到期,毕业作品肯定会集结展览。”俞晓夫信心满满,他说,艺术能帮助我们定格历史,也能帮我们沉淀下来。“历史画里,自然也有浑水摸鱼的,我们要把那些剔除掉,留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著名画家(右起)邱瑞敏、俞晓夫、白羽平在朱家角放生桥上创作-胡晓芒_副本.jpg

图说:俞晓夫(中)和邱瑞敏(右)、白羽平在朱家角创作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 摄


大师说


   问: 听说您的中学老同学、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最近为您题写了“俞晓夫艺术中心”?

   答: 是啊,这七个大字,分量沉甸甸的,这是他以自己的学术声望和人格魅力对我的支持,要求我文以载道啊。冯远两年前受邀回到家乡,兼任上海美院院长。为使上海美术上一个台阶,他有一个大举措,即推出起名“上海故事”(暂用名)的历史画创作工程,这与我即将开办的“历史画创作高研班”,可以说“不谋而合”。确切地说,我们都希望能以历史画作抓手,对上海美术和中国美术尽一份绵薄之力。

   问: 第一期“历史画创作高研班”招生情况如何?

   答: 应该说,非常踊跃。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现在已经开学了。但招生工作其实很早就完成了,第一期三十多名学员,不超过50岁,最小的三十多岁,都是当打之年的青年画家,大家都充满了干劲和热情。

   问: 听说会邀请包括毛时安、汪涌豪等文艺评论名家来给学生们上课?

   答: 很多专家都在联系中,届时不仅会面向“高研班”的学生开课,很多美术评论、赏析、漫谈的课程,还将面向全社会开放,美术不仅仅是一个闷头画画的事情。(孙佳音 整理报道)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