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褪去“高冷”外衣 歌剧掀起古典艺术新热潮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陆玮鑫     2018-03-10 10:39 | |

图说:歌剧《图兰朵》演出剧照(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摄)

  倘若拿上海大剧院近半年来的票房画一张消费份额饼图,就能发现,自去年9月至今,人们印象中“高冷”的歌剧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悄然“抢占”着市场份额。

  就在上周,莫斯科大剧院带来的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经典歌剧《沙皇的新娘》开票首日,就创下1小时内售出千余张票的纪录。与此同时,同样有上海歌剧院制作推出的比才歌剧《卡门》及被业内都视作“冷门”的威尔第歌剧《纳布科》,上演时间仅相差半个月却都卖出了距离售罄仅一步之遥的票房佳绩。

  曾经,走进中国大门的西方古典艺术中,歌剧因其欣赏门槛高是受众最小的;而如今,就连嗅觉敏锐的演出代理,也懂得:“囤些歌剧票,不比演唱会或时髦小话剧卖得差。”圈内圈外都关注着:“歌剧,正在成为古典热的新高潮!”

  哪有什么一蹴而就

  总拿票房说事儿,看起来是挺俗的,但就像流量明星爱提演技,古典艺术能迎来市场热,还是挺让人振奋的。

  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回顾,虽说有大卡司的歌剧,向来卖得也都不差,但好像如今“开票一部、清空一部”的场景,确实令人惊讶。这热潮似乎还是从去年9月上海歌剧院新版《阿依达》带起的节奏,那场演出因邀得世界著名华人女高音和慧加盟,而分外耀眼。连续三天的演出,场场爆满,令到不少太笃悠悠而最终没买到票的歌剧迷措手不及。

图说:《卡门》剧照(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摄)

  而后,就是新年伊始即将亮相的歌剧大餐。《卡门》知名度高,本也不担心,却没想到一早售罄。预期中,上海歌剧院全新打造的威尔第歌剧《纳布科》,原是“冷门”,加之距离《卡门》演出仅半个月,都以为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谁料开票以来票房持续飘红,现在也就深零星散票。

  从表象上看,歌剧热来得突如其然,深究根底,张笑丁说:“哪有什么一蹴而就,不过是十年歌剧普及讲座的铺垫作用见成效了,还有应该就是观众在接触了大量不同门类、不同风格古典艺术作品后,渐渐从入门到懂行,欣赏水准提高自然需求也高,将目光转向综合难度指数更高的歌剧,大势所趋。”

  草蛇灰线伏行十年

  环环相扣、丝丝入理,艺术的普及和市场的培育,跟文学创作一样,讲究整体规划和布局。现在的歌剧热,得益于多年耕耘。这份耕耘既是舞台上不间断的歌剧佳作,也是舞台下不停歇的艺术普及讲座

  张笑丁至今记得,1998年上海大剧院刚开张,就以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的《阿依达》、巴黎喜歌剧院《浮士德》和朝鲜万寿台艺术团的《卖花姑娘》打头阵。不少观众第一次走进大剧院,第一次接触歌剧,一切都是欣欣然。次年,《漂泊的荷兰人》《叶普盖尼·奥涅金》《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等收获了上海滩头批歌剧粉丝。

图说:上海大剧院外景(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摄)

  申城演歌剧的首个高潮在2010世博年,上海歌剧院《西施》《雷雨》《楚霸王》三部民族歌剧接连上演,德国科隆歌剧院的《尼伯龙根的指环》持续两轮,每轮连演四天,震撼了半座城。而与之相辅相成的,是紧随而至的艺术讲座,为配合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演出,上海大剧院邀请了国内外7位学者开设7场《指环》系列讲座,从不同角度全面解读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

  2014年,上海大剧院推出“艺术课堂”,开始举行系列艺术讲座,歌剧作为重头普及的艺术门类。音乐学家韩斌的《歌剧朝圣进阶》共12讲课程,以阶梯式、从易到难、从简至繁来构想与安排,通过讲解24部歌剧名作纵览歌剧历史、详解歌剧的结构布局、种类划分、角色担当、重唱合唱、舞美服装、导演理念等。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在上海大剧院连续三年开设歌剧主题讲座“歌剧三部曲”,包括19世纪歌剧、西方早期歌剧、20世纪歌剧,梳理了歌剧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极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和歌剧作品。

  在中国歌剧迈入“大片时代”的进程中,由浅至深、视角独特的“艺术讲座”弥补了普通观众对歌剧了解的不足,也令他们及时掌握了欣赏歌剧这门西方古典艺术的基本技能。为未来,中国民族歌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开拓疆土不惧挑战

  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院团合一的发展模式不同,在中国,剧院和剧场分属不同单位,面对越来越庞大的市场需求和越来越多元化的观众需求,是否能找到默契的合作伙伴形成“双打”,或是面向未来竞争时成败的关键。

  在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看来,这股申城的歌剧热,同剧院、剧场的强强联手也不无关系。上海歌剧院作为内容产出方,上海大剧院作为平台方,两者自2012年起,以每年一部剧的速度推进,成为名至实归的“黄金搭档”,形成了口碑效应。今年年初,全新《图兰朵》成为舞台爆款,而下月初就要亮相的《纳布科》的热卖,也让这对CP的合作更为亲密无间。

图说:《图兰朵》演出剧照(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摄)

  “院团的有效合作有利于形成风格、树立品牌。”许忠强调:“这对中国的歌剧院而言非常重要,未来不论是面向国内市场或是征战海外,风格和品牌都是你独树一帜的标签。”据悉,此度大胆尝试相对冷门的威尔第歌剧《纳布科》,这份勇气也源自近年来歌剧在中国的升温,“在度过了初级阶段后,我们需要给观众带来更多不同的歌剧作品,不能就是耳熟能详的那几部,要更全面也更多元。”

  未来,上海歌剧院的探索步伐也不会停止:“现在我们的团队基本还是以演出意大利歌剧为主,之后,我们会尝试‘拿下’德国歌剧。德国歌剧无论是音乐风格、演唱的唱法和表演手法上,都和意大利歌剧有很大不同,这对乐队、对演员都是艰巨考验。”当然,对于观众而言,能否欣赏德国歌剧,也是种挑战。(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