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排球风雨情 学子今生梦 几代复旦排球人擦亮百年名片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金雷     作者:金雷     编辑:吴旭颖     2018-05-20 13:11 | |

  “复旦排球百年暨恢复排球队四十周年纪念活动”上周末举行,上台发言的60级新闻系校友、复旦女排队员何慧娴感慨:排球运动诞生至今才123年,排球运动在复旦已开展了100年……这个开场白,马上将台下众多排球队校友的思绪,带回那个已在复旦地图上消失的风雨操场——简易的竹篷下,泥巴和煤屑铺就的场地……

惨败后却收获掌声

  上世纪六十年代,复旦女排作为唯一一支业余队,闯入全国女排甲级联赛,最好成绩取得第8名。男队在1961年两次战胜当时在国内数年不败的全国冠军上海一队。本报以大号标题“排球新军力胜全国冠军”等加以报道。复旦排球队的比赛,每次都成为复旦乃至整个上海的焦点。

图说:1961年本报对“排球新军力胜全国冠军”的报道 资料图

  有一次,国家女排与复旦女排比赛,陈望道校长亲自主持并致辞。得知消息,很多同学上完课就去占位置,边看书边等比赛开始。何慧娴和队友进场时,风雨操场已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进不了场的学生纷纷爬上茅竹搭建的围墙,有的甚至将桌子椅子叠在一起,像耍杂技那样摇摇晃晃地站在椅子上。

  才40多分钟,比赛就结束了。0比3,复旦女排每局得分都没超过5分。当时担任二传的何慧娴记得,自己和队友们收获的,却是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她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回到系里、班里,却听到同学们还在津津乐道地议论:女排队员真不简单,还能与国家队比赛,没赢一局主要是一传不适应国家队的上手飘球。毫无责怪之言。

“这个最像女排姑娘”

  复旦排球与中国女排的渊源,远不止于几场比赛。1983年,中央电视台筹拍以中国女排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姑娘》,当时剧组找了倪萍、濮存昕等担任主演,但导演蔡晓晴还想找有排球基础的演员,复旦女排队员、82级新闻系学生刘青于是成了剧组中唯一一位真正的排球运动员。

  这件事,刘青说还要感谢本报的撮合。当时是刘青的妹妹从本报看到《中国姑娘》剧组招演员的报道,告诉了姐姐。因为刘青的父亲与该剧编剧鲁光等也认识,就促成了这件事。因为当时刘青要随复旦排球队比赛,蔡晓晴导演还特地推迟开机。在《中国姑娘》剧组,刘青感受到了浓浓的团队精神。得知刘青来得急没带护膝,担任演员组组长的濮存昕冒着酷暑,大中午特地上街帮她买了新的回来。

  最让刘青印象深刻的,是剧组住进了国家体委的宿舍,近距离接触到世界冠军中国女排。“没有谁耍大牌,也没有什么我是主力就可以少练的想法。每个人都尽全力在拼。”刘青记得,袁伟民教练抽空还看了剧组的训练,他指着镜头前的刘青说:“这个最像我们女排姑娘。”

排球生涯磨炼意志

  来自中国女排训练基地漳州的1992级法律系学生曾剑光,曾是复旦男排的二传手。上周末回到复旦,曾剑光佩戴中华全国总工会刚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母校门口留影。

图说:复旦男排队二传曾剑光佩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校门口留影 资料图

  在证券业,曾剑光是获得这份殊荣的第一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带领的中国民族证券漳州新华北路营业部如此充满竞争力,他想了想说,还是集体的荣誉感。有趣的是,曾剑光招入的不少核心员工,也都有排球队的经历。他觉得,打过排球的人不仅能吃苦,抗压强,更宝贵的是团队精神,不会只盯着自己的小天地。

  刚上任营业部负责人那年,曾剑光的“中秋家访”工作剩下最后一名员工。半路上,突降瓢泼大雨,该员工老家山路崎岖,大雨导致路段泥泞不堪,不少员工劝曾剑光节后再去走访,他却果断回绝,徒步攀到那位同事家中。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曾剑光自认也是复旦排球队生涯磨炼出来的。

图说:曾剑光在排球之乡漳州建立了业余排球队 资料图

  如今阔别几十年,何慧娴说,在复旦、在排球队的校园生活给自己永恒的感动。复旦排球百年,排球队恢复40周年,还有很多精彩故事,这些都是五色的油彩,给复旦文化涂上浓浓一笔。故事在延续,复旦文化也在延续……(新民晚报记者 金雷)

【场外音】擦亮百年名片

  旦复旦兮,日月光华。复旦百年校史上,排球是光闪闪的一张名片。解读这张名片的涵义,适合把时钟推移至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时任校党委书记杨西光关心下,复旦排球队恢复建制,并由党委副书记郑子文直接负责。

  排球打出了名堂,学业上队员们也从未放松。何慧娴回忆:“我们比专业队更苦。”但读书求知,队员们反而更加用心。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年华留在风雨操场,复旦排球队的历练,也给了那一代复旦人丰厚的回报。

  复旦男排队主攻徐大用攻读固体力学,毕业后留校当了数学系老师,继续参加排球队。2005年复旦排球队校友聚会时,徐大用的身份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终身教授,复旦大学美国校友会总会长。

  六十年代复旦男排队主力、物理系的虞重干毕业后继续当运动员,后来考取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留校任教,担任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

  而最传奇的,是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的何慧娴,从一名普通记者成为《新体育》杂志总编辑、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中国奥委会副主席,见证了中国女排实现五连冠的全过程。2016年11月,何慧娴与爱人李仁臣在合著的《巅峰对话——袁伟民郎平里约之后话女排》中,回味激战,追忆往事,穿越四十载时光,继续记录、传播女排精神。

  体育强,则国强。复旦排球百年之际,何慧娴、徐大用、虞重干等排球队校友的成长、成功,正是这条定律最好的注解。这些会打球的高材生,让运动有了从群体到精英的选材阶梯,又成为祖国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高水平竞技体育是综合实力的对比,从高校中选拔有文化、有知识、全面发展的运动员,是被复旦实践证明的可行路径。纪念复旦排球百年的意义,就在于此。(金雷)

【相关链接】复旦排球百年大事记

  ● 1918年  学生社团排球队成立。1922年4月,学校男子排球队正式成立。

  ● 1920年代起   在江南八大学排球联赛中,复旦男排连续20次夺魁。

  ● 新中国成立后  复旦排球队恢复建制。

  ● 1961年 复旦男排两度战胜全国冠军上海一队。赛后包括新民晚报在内的各大报纸纷纷报道这一消息。

  ● 1960年代 复旦女排作为唯一一支业余队闯入全国女排甲级联赛,最好成绩取得第8名。1964年,复旦女排代表上海高校夺得全国七大城市高校比赛冠军。

  ● 1978年  复旦排球队恢复,在当年第六届上海市运动会上,男女队双双夺冠。

  ● 1986年 学校(排球项目)被国家教委批准为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学校之一。

  ● 1995年 复旦男女排双双以全胜战绩获得全国排球乙级联赛冠军,男排首次进入甲级队行列。

  ● 2009年 复旦男排晋级全国男排甲级联赛A组,成为其中唯一一支高校排球队。

  ● 2012年 复旦排球课程被评为上海市体育与健康精品课程。

  ● 2016年 复旦女排赢得第26届世界大学会运动会银牌。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