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从两座承载悲欢离合的南北站台,寻找近代上海铁路遗迹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沈毓烨     2018-05-22 13:59 | |

图说:《抗战时期上海铁路损失及其研究》 网络图

当读者看到《抗战时期上海铁路损失及其研究》一书封面上的照片时,一定并不陌生,抗日战争过去了八十余年,这张摄于沪杭甬铁路上海南站的照片,揭露了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的暴行,至今仍被海内外广泛运用和讨论。铁路在两次淞沪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长期以来海内外一直缺乏一项完整的研究,在上海书城“上海故事”第二期中,青年史学家岳钦涛从上海两座承载悲欢离合的南北站台出发,讲座延伸出关于近代中国的悲欢离合。

“老北站”在老一辈上海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标,承载了太多的悲欢。但若再把时间往前推,近代的北站和整个上海铁路的故事由于年代久远,留给人们的集体记忆已经比较模糊。

1932年1月28日,“打响淞沪抗战第一枪”的地方正是淞沪铁路天通庵站。1937年8月28日,日军对沪杭甬铁路上海南站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无差别轰炸”,本书封面的这张照片就反映了这场“人间悲剧”。1937年10月28日,“八百壮士”正是凭借之前在华界的制高点——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大楼抵抗日军,死守四行仓库。

图说: 岳钦涛 网络图

抗战时期中国铁路遭受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两次淞沪战役时期最重要、最快捷的交通通道,京沪、沪杭甬两条铁路承担起大量军民的运输任务,但由于日军空袭、地面战事、运营停止以及双方破拆而遭受了严重的直接与间接损失和大量人员伤亡,其财产损失合计达9700余万元(1937年币值),员工死伤约100人,同时造成大量军民乘客伤亡。

战争不仅对铁路本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上海城市空间的演变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当时上海市政当局为改善铁路与城市的关系布局而推出多项铁路改造规划,但这一历史契机被两次淞沪战役彻底葬送,而战争又导致多座火车站和铁路路线被毁,对外交通受到了较大限制。建国后城市空间迅速拓展,但铁路运输布局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蜂腰”问题日益突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铁路外侧新建居住区的行为则进一步加剧了铁路路线切割城市空间的问题。这一局面最终通过建设新客站和拆除沪杭铁路内环线、部分淞沪铁路地面路段等方法才得以化解。

受战争及其后续因素的影响,上海城市空间并未沿铁路路线方向延伸、拓展,铁路未能成为城市空间的发展轴,反而造成了较强的负面影响并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淞沪铁路从上海北站至汶水东路站于1997年被拆除,随后改建为轨道交通3号线。京沪杭甬铁路联络线也于1997年拆除改建为轨交3号线,其上海西站改称中山公园站。上海南站至新龙华站的路段原为沪杭甬铁路主线。(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