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梳理中国交响脉络 70部中国交响力作献礼共和国70大寿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金晶     2018-06-06 19:26 | |

m_5b178a97b3376.jpg

图说:上海交响乐团在录制歌剧《原野》选段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摄

  自1929年黄自写下中国第一部管弦乐序曲《怀旧曲》以来,中国交响音乐创作已历经90年蓬勃发展。至今,中国有多少部交响乐作品问世?这个问题,恐怕连最专业的音乐学者,一时也难以作答。

  为系统梳理1949年以来,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的发展脉络,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音乐出版社日前联合启动“中国交响70年”项目。要从中国交响乐90年发展历程中甄选出70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交响乐力作,选编出版全新的图文音像制品《中国交响70年(1949年-2019年)》。明年,这部中国首部用编年体形式选编出版的中国交响乐巨制将问世,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m_5b178ab4b31e0.jpg

图说: 工作人员在做录音作品的后期制作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摄

  70部力作梳理中国交响乐发展脉络   此番“中国交响70年”以1949年为起始点,按1949-1965、1966-1976、1977-1989、1990-2019划分年代。由全国范围内著名指挥、作曲家、知名音乐学者组成的专家组遴选出具有时代特点、艺术价值,同时深受大众喜爱的70部中国交响乐作品。

  作品由上海交响乐团联合一批中国最优秀的指挥家、独奏家进行唱片灌录,上海音乐出版社对每部作品配以作曲家简介、作品结构分析、指挥演奏提要、创作背景等图文注解。

  除了《梁祝》《红旗颂》《黄河》这些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外,“中国交响70年”还收录了相当一批因历史条件所限从未出版的优秀作品,挖掘经典的同时重视改革开放后的新人新作。试图清晰还原中国交响音乐绵延不绝的发展脉络。  然而,要在庞大的曲库中大浪淘沙,挑选出70部既带有浓郁“中国味道”又能凸显中国交响创作实力的“经典”绝非易事。专家组成员、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孙国忠说:“影响力,是我们挑选作品的首要标准。此外,还会考虑年代、地域等不同因素,尽可能地丰富呈现中国交响乐创作的整体面貌。”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坦言:“在这部中国交响中,可以体会到每个中国作曲家坚持不懈、试图探索交响乐在中国气派和民族韵味上的努力。”

m_5b178aacc9e4b.jpg

图说:上海交响乐团在录制歌剧《原野》选段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摄

  首部编年体交响巨制凸显“文化自信”   此次,《中国交响70年》的出版,上海音乐出版社与上海交响乐团联合对中国交响乐的经典之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精品化整合,两家单位为此专门组建了联合工作组,早在去年就开始了前期筹备工作,各自分工、协同作业,并于2018春节前相继完成了曲目清单整理、组织专家评审等环节。

  上海音乐出版社项目组由社长、总编辑领衔,抽调图书、音像、财务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跨部门工作组,分别对内容架构、版权梳理、经费预算、营销推广等方面进行把关,以严谨的学术出版规范打造国家精品。  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费维耀说:“中国交响乐已历经近90年的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回望历史,站在国际语境下,对中国交响音乐全面梳理、系统展示。”

m_5b178a9f79cb6.jpg

图说: 工作人员在做录音作品的后期制作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摄

  对应“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中国交响70年》的出版不仅能弥补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还将架构起中国交响乐的评判标准,推进交响曲的普及工作,费维耀表示:“我们希望《中国交响70年》的出版能使更多中国交响作品能得以传承,并以此建立权威版本,为这些作品的推广乃至走出国门奠定基础。”

  此次“中国交响70年”项目的启动及明年《中国交响70年(1949年-2019年)》的出版,寄托着几代中国交响人的期望。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说:“在中国交响音乐的发展历程中,上海交响乐团始终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中国交响七十年’,是一部完全以国人为主导书写下的壮阔史书,是几代中国音乐家,薪火相传,用笔饱醮出的波澜繁盛。今天,我们用70部中国交响乐作品,沿着老一辈中国音乐家的足迹,传承给下一代。不仅是对过往的一次总结,更是对未来中国交响事业的无限展望。”(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台前幕后】整理乐谱、确认版权、协调乐队、现场录音、后期编辑……

  上海交响乐团此次举全团之力,挑梁担纲了“中国交响70年”的辑录重任。为此组建了包括:乐队、节目、艺术档案、舞台技术、谱务、场务、媒体在内的项目组。今年3月25日,“中国交响70年”正式进入了后一项更为繁杂和艰巨的执行期——录音。据了解,录音工作将持续一年多的时间,周期横跨了上海交响乐团的两个乐季。

  说起“中国交响70周年”这项浩瀚工程,周平颇有些一言难尽的意味:“起初,有这个构思的时候,大家都兴奋地不行,但随着工作逐步展开,才发现无论是乐谱梳理、版权确认还是录制协调,我们面对的是浩如烟海的工作。有同事开玩笑说:‘真要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

  工作首先从整理开始。根据专家组开出的曲目单,上交艺术档案室整理了上交所有登记在册的“中国作品录音库”。自工部局时期以来,上交已演出收录过的中国交响作品达133首。经比对,本次要出版的70部中国作品中,有31部在上交历史上有过录音。

  于是,上交组建了一支由指挥、演奏员、档案、录音师构成的团队,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审听历史录音。受制于当时的条件所限,加之部分作品年代久远,现场录音效果欠佳,无法达到音像出版的要求。目前计划只保留其中的25部。这意味着余下的45部作品需要在一年的时间里完成录制。作为整个工程的“指挥部”,上交的节目中心承担着拟定合同、制定排片计划,协调指挥、独奏,以及所有内外沟通的重责。  首当其冲的便是作品的版权问题。即使是对于有着丰富合集出版经验的上海音乐出版社来说,面对数量繁多、情况不一的作曲家群体,解决版权问题仍是一项细致、繁琐却不容小觑的工作。在近70位入选的作曲家中,除去已在音著协登记的,有超过三分之二者需要上海音乐出版社逐一联系、沟通、取得授权。

  尚能联系到作曲家本人拿到版权许可已经算是够幸运了,更多的则是“无处寻觅”,不见其踪影。如作曲家已故,两家单位只得联合发动所有身边关系,四处打听,为作品“寻主”。就像江定仙先生的《烟波江上》,经人“指路”,联系到武汉音乐学院,未果,又几经辗转方才通过上海音乐学院找到其家人。而这样的作品几乎占到了所有待录制总数的一半。  获得版权后,租谱问题又迎面而来。作曲家的谱子分散各处,其中相当一部分还签在海外的出版社。这要求上交谱务工作人员逐一确认后,再向海内外为数众多的出版社租谱。当然,整个过程势必会有无法预料的“小插曲”横生枝节。如谱务发现马水龙的《梆笛协奏曲》只有总谱没有独奏谱,并且老先生已经过世,家人也联系不上,作品同样未在音著协有过登记。法务建议,请主办方代为登记并支付相关费用。至于独奏谱,恐怕也只能劳烦谱务根据总谱自己“抄录”下来。  进展到录音现场,就得仰赖舞台技术部精兵强将。上交85后录音师王鑫独自挑起70部作品的录音大任。每录一首新作品,他都会提前做足功课,研读总谱。大到作品风格、乐队编制,小到创作背景,甚至是诞生年代,都要仔细斟酌一番。  “现代一点的作品,我会选择颗粒感比较清晰的制式,出来的声音更实。而老一点的作品,我则会出于整体音响效果的考虑,去选择空间感强的制式。因为这样能够尽可能地显出历史的感觉,比较‘复古’。”王鑫的心里装着一个音控台,对于各种参数了然于胸。他透露,一首交响乐作品的录音平均会用到16-24个话筒,再根据不同指挥的个性要求做些调整。而当遇到一些音量较轻的独奏乐器,像是二胡、箫、笛子、双簧管这样的,还要他这个“救火队员”,临时布阵,补话筒点位。  现场录音完成,后期的编辑同样费工费时。王鑫需要把全场话筒收录到的各轨音频,逐一过滤,经过选材、剪辑,最后再进行缩混。让各条“单兵独斗”的声音,共同涌向一个整体,达到一种趋于平衡的状态。而这个过程通常就要耗费三到五个工作日。  密不透风的录音室里,各种先进、专业的设备为王鑫创造了一方属于他的交响天地,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但王鑫却不觉辛苦,“上交音乐会的现场录音对我来说已经是谙熟于心了,但这次是乐团首次在自己的厅里做棚录,我一定要交出像样的作品才行。”(朱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