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3岁到16岁的他们创作了装置作品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肖茜颖     2018-06-17 15:18 | |

图说:西西画室集体创作的作品 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 摄

  如果对于儿童美术的认知,你还停留在一个用油画棒涂抹出色块线条的领域,那就太OUT了。正在上海油雕院美术馆进行的“初芒计划(2018)——上海少儿优秀作品展”上,观众看到的是从3岁到16岁的孩子们创作的水墨、油画、版画、扎染、雕塑、影像作品、装置艺术,这些具有当代艺术特征、突出艺术表现力、完成度非常高的作品释放了孩子们的创作力和想象力,看到了他们对于未来的无限憧憬,也是孩子们用童真表达着对于世界的观察。

  此次展览的作品不设主题,不分画种,不拘形式,鼓励孩子们运用各种媒材,进行大胆地探索和创新,既可以看到孩子们天真烂漫、比较拙朴的原生态作品,也可以看到他们学习传统之后创作的妙趣横生的作品,还有对大师经典作品进行重新演绎。许多作品都不是单一的手段,比如国画中既利用了油画的构图、水彩的晕染、包含扎染的手法等等。有些组合式作品,既有水粉,也利用现成品,包括利用装置作品的概念。比如西西画室6岁到16岁孩子集体创作的综合材料作品《构成》,拼贴技术的灵活运用以及其中潜移默化的中国神话元素的显示,使这幅作品不仅仅有了形式上的美感,也具备了空间上的拓展。

  上海中学教师罗陵君指导的小朋友创作的是恐龙系列作品,可是在课堂上,罗陵君并不鼓励孩子一定要去专业从事绘画,“虽然同学们那么喜欢画画”。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和许多专业美术馆所做的美术教育一样,“这就像播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这颗艺术种子使他长大后即使从事其他的专业,但是其艺术修养,艺术感知能力也许比没有学习过艺术的同学来得高一点。”

图说:创意顶顶集体创作的作品 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 摄

  艺术家韩子健在展览中看到了以更多元视角观察世界的少儿艺术,与传统意义上的少儿艺术不一样,“我们以前受的艺术教育,强调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来不得半点虚假,一天画一百张速写,一百张作业是反复练习。那时的艺术教育注重苦练,今天更多地强调欢乐,非专门化的素描。专门化训练把认知分得太过零碎,缺少综合性,而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每个人的个体创造力、想象力。”

  不可否认,当代性思维和创作观念已经通过老师渗透到学生中。这次展览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这座城市整体文化水准和美育素养。上海油雕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说,当下,与城市文化发展日益紧密的美术馆,已成为孩子们提高审美能力,认识自我的重要平台。“如何使他们的艺术语言、思维表达等在开放性的艺术活动中不断地到提升和发展,而不再拘泥于评奖、考级,这些作品是未来儿童美术应该倡导的方向。”(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