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未来申城每年商演量将达4万场,民营院团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江妍     2018-08-02 11:55 | |

尽管上海每年都会为优秀民营院团举办展演,然而,景况却是“年年都不同,五年大变样”。7月31日,由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主办的“2018上海民营院团负责人强化能力培训班”圆满落幕,会长韦芝无限感慨,现如今的民营院团早就摆脱了需“扶贫帮困”的阶段,而是到了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助力申城迈向“亚洲演艺之都”的步伐。

韦芝坦言:“或许,现在民营院团依然缺钱,但却不同于五年前,很多民营院团已经有了明确的创排目标,知道这个钱缺在哪里,该往哪里投。”未来,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进程中,伴随上海演艺空间的不断扩大,每年需有4万场商演投入城市各个剧场或是室内外的演艺空间,而民营将是这支演艺大军中不可忽视亦不可或缺的力量。

《白蛇惊变》.JPG

图说:原创音乐剧《白蛇惊变》 官方图


名称小改动 行业大变化


“5年前举办民营展演,我们就连10个像样的剧目都凑不齐,现如今,100多个剧目报上来,设了门槛精挑细选,依然‘超额’,除十几台大戏外,同样优秀却容纳不下的剧目只得以‘小戏’形式组编先亮相。 ”这是2018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期间,韦芝接受采访时最令人动容的描述。为期一个多月的展演,在申城大小剧场奉上了14台共计36场演出。其中大戏13台,另有由12个演出团(组)组成的小戏(节目)综合演出评选专场。

几乎每年都准时亮相的展演活动,此次却在名称上有了“小改动”,以往的“上海市民营院团优秀剧节目展演”如今升级为“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这意味着展演入选门槛的再度提高,不仅要求参演剧目达到优秀水准,整个剧团的整体品质也将成为考量对象。

闭幕演出话剧《牢友记》.jpg

图说: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 闭幕演出话剧《牢友记》 官方图

始终关注民营剧团发展的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荣广润直言:“名称的小小变化,反映的却是整个行业的提升。如今要入选‘展演’,不仅要参演剧目的出色,还是整个民营团综合实力的比拼。比如,整体剧目质量的把关、剧团有序的良性运作以及是否能和市场接轨,有策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剧目的营销推广,甚至是剧团品牌的树立和推广。”


不止步优品 更孵化精品


在此次入选展演的13台大戏中,有三部剧目经孵化修改二度入选。原先自拆迁话题切入、展现上海民生百态的海派话剧《汇贤坊》,修改加工后与时俱进,加入了很多当下的热点新闻以及贴近市民日常生活的内容。上海安可艺术团原创音乐剧《我在你的未来》以及上海浦东彩芳沪剧演艺服务中心原创沪剧《担当》,也在孵化修改后更见光彩。

《我在你的未来》1.jpg

图说:上海安可艺术团原创音乐剧《我在你的未来》 官方图

所有能流传于世的精品都是从新品、良品、优品一路走来,需要在舞台上不断打磨、需要经历时间的淬炼、需要通过观众的考验。为让民营院团留下一些“压箱底”的剧作,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专门增设“孵化修改”环节,邀请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戴平等专家把脉开方,实现剧目从新品到优品再到精品的蜕变。而为让民营院团在企业团队管理、人才梯队建设以及行销策划方面得到全方位提高,更是为民营院团负责人开办强化能力培训班,相继邀请文化领域的领导、国有院团当家人以及资深制作人等为他们“开课支招”,分享经验。

话剧《汇贤坊》出品人张余深有感触:“民营院团受客观条件限制,不论是剧目提高或是院团经营都缺乏专家指导,民营院团展演让我们通过评比了解自我,专家的及时指导更加速了我们在艺术上的成长,而培训班邀得各领域专家前来讲课,也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获得宝贵的经验。”

话剧《汇贤坊》.jpg

图说:海派话剧《汇贤坊》 官方图


2万场“差额” 将大有可为


2017年底发布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显示,截至当年底,全国戏曲演出团体10278个,其中民营团体及民间班社8754个,在很多地方还存在“地下剧团”,甚至注册剧团仅占存在剧团的30%,其艺术质量很难把握。中国剧协秘书长崔伟表示,不同民营剧团在生存状况、发展需求上有很大不同,管理、扶持当有针对性。而上海民营院团的发展对全国民营院团的发展探索具有一定示范意义。

对此,韦芝表示,现阶段上海对民营院团的扶持早就不是“扶贫帮困”的概念,而是看到有潜力的苗子重点培养:“值得支持的标准只有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创作优秀作品”。

沪剧《四月歌声》.jpg

图说:沪剧《四月歌声》 官方图

上海要创建“亚洲演艺之都”,未来每年将有4万场商演,活跃在申城大小剧场及各类演艺空间。上海以前是16000余场,去年18000余场,需求量还远远不够,上海的民营院团大有可为,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如今,摆在民营院团面前的问题,是要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机制的灵活性,打开视野、拓宽思路、突破形式上的局限,多多借鉴迪士尼乐园、太阳马戏等演艺形式和商业运营模式,打造各具特色和凸显个性化的剧目,仰赖多元化的演艺空间,走向基层、民众及广阔的艺术商圈,为这座城市增添文艺气息和活力,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