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铭心之作勾起乡愁 金石篆刻为传统文化升温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乐梦融     作者:乐梦融     编辑:肖茜颖     2018-08-12 13:43 | |

   

图说:吴申耀《外滩街》 官方图

  “如今策划篆刻类书籍推向市场,再也不会‘抖豁豁’,只要是有名家、名印坐镇,现场签售经常火热到出人意料。”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立翔在前日的书展吹风会上非常有底气地指出,春江水暖鸭先知,篆刻金石这类传统文化书籍已经在上海书展上有一大批固定拥趸,并且粉丝数量在稳步增长。

  可喜的是,各个区县会主动地选择通过篆刻文化,传承文化传统,保留城市的文化记忆,在今年书展上就有多例。闵行区主动和书画出版社接洽,购买了50方青田寿山等石料,邀请了50名有影响力的篆刻家,并将50个即将消逝的闵行地名刻成玺印。他们请出版社制作印谱一本,定名《江南乡愁印迹》,寄寓不能让故乡渐行渐远之意。

  出版方介绍,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曾经世代相传的村镇宅巷、河湾古道在地域衍变中、和市政动迁变革中,在不断更新的地图中逐渐隐没,退守到档案部门的历史记载里,并淡出了上海人的记忆。篆刻艺术有“金石永续”的含义,这本书钤犹如盖在家乡人心灵深处一枚鲜红的印记。

  该书的编委会主任杨继桢介绍,闵行要用古地名接续文化乡愁,如果仅出版一本花名册不足以传播。于是闵行邀请30名当地篆刻家和20名来自其他区的篆刻家留下篆印。这50方印章印面是地名,边款用百字以内简述地名的故事。比如,梅家弄是梅陇老镇旧称,流行六百余年,更名不足百年,但今已鲜有人知梅家弄了;冯家旗杆是明名臣冯恩后裔莘庄聚集地……有些地名源远流长,见证了历史变迁,值得留下记忆。篆刻家对于这项公益行动十分踊跃,而50枚印章将被新建的闵行区博物馆收藏。

图说:吴颐人《闵行渡》 官方图

  著名书法篆刻家、闵行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吴颐人当仁不让地为该本印谱开篇,他用朱文篆得“闵行渡”,边款上刻有来历——黄浦江古渡,閔行老街源頭。著名书法篆刻家刘一闻的得涧堂地处闵行,他为闵行滨江西段的“西浦滩”留痕。00后篆刻后生周岱鑫就读于莘庄中学,他为元明古村落方亭里刻印。

  8月20日9:30,该书将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活动区举办签售会。出版方和闵行区希望将这本金石印谱献给发掘梳理本土文脉的人,致力于家乡文化建设的人。(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