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农家书屋故事多5|书屋觅得生活本味,村民充实脑袋口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赵玥     作者:赵玥     编辑:江妍     2018-08-17 09:41 | |

视频:新源村农家书屋 赵玥 徐鸣慧 摄制

  清晨6点,松江区新源村村委会里已经来人了。村民朱景焕拎着一个茶杯,像往常一样打开村委会院子里农家书屋的门,铺开宣纸,倒上墨汁,用书法迎接新的一天。这座村委会里的农家书屋已经开了10年了,这些年来,村民们一路看着书橱由13只添置至20只、藏书由1536册增至3500册,还多了4台电脑供大家使用。相比卷帙浩繁的图书馆和设计新潮的书店们,这间仅80平的小书屋容量有限,装修也有些简单,它却成了村民最依赖的“好朋友”,以务农为生的村民们在农家书屋的陪伴下也都已经大变样了。

暑期墨香书法班.jpg

图说:新源村书屋里举办“墨香书法班” 书屋供图

  周四下午是新源村“墨香书法班”上课的日子,老师就是朱景焕,学生是新源村和邻村慕名而来的孩子们。这周恰逢上海书展,成为全市100家分会场之一的书屋也热闹非凡。书屋管理员鲁琼赶忙招呼孩子们排排坐,随即又拿出备好的墨汁和宣纸,供大家上课使用。已过耄耋之年的朱景焕说:“我和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从没想过自己也能握起笔杆写书法、写文章,书屋已经几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

朱景焕教孩子写书法.png

图说:朱景焕教孩子写书法 书屋供图

  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也爱往书屋跑,双职工家庭暑期常把孩子放书屋,家长们都说:“让孩子在这看看书,比放家里省心。”正在书屋上架新报纸新杂志的鲁琼是名90后,从中学时她就在书屋借些探险考古类的书籍,这个爱好现在依然不变。2016年,鲁琼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后考上了新源村的大学生村官,便回到了家门口的村委会工作,农家书屋也交由她负责日常运营。小时候每天对她嘘寒问暖的叔叔阿姨都成了鲁琼现在的服务对象。

鲁琼(右)在书屋看书.png

图说:鲁琼(右)在书屋看书 书屋供图

  书屋的门不时被推开,这次进来的是新源村小有名气的家庭农场主曹林坤。看到老朋友笑容满面,大家都忍不住凑上去询问碰到了什么喜事。原来,曹林坤的农产品合作社刚刚拿到了新的营业执照,新增了“食品销售”的许可。以往曹林坤想卖大米,只能在米袋子上印上自家的电话,通过口口相传进行电话订购。以后,曹林坤的大米终于可以直供商超,还能在网上销售了。这次他来,就是想借一些网络营销方面的书回去学习。

  其实,曹林坤本不用这么麻烦。即使是传统的自产自销模式,他家每年产出的新米不出一个月就能卖完。但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让他无法甘于落后。农家书屋,“农”字当头,这间小小的书屋,也见证着曹林坤从一个普通农民到职业农民,再一步步走向新源村致富带头人的过程。

书架.JPG

图说:书屋里的书架 书屋供图

  2007年,松江区刚开始搞家庭农场,曹林坤承包了126亩土地,成为了松江区首批家庭农场主之一。一开始,曹林坤还靠着传统的拽耙扶犁模式工作,但老把式满足不了新要求,怎么办?曹林坤想到了当时刚刚开张的农家书屋。

  从家到书屋步行不过10分钟,曹林坤一有空就来到农家书屋,借阅了诸如《水稻株型育种》等几十本有关种植技术、植保、除病虫害内容的书籍,琢磨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水稻种植技术,土地经营面积也增加到了三百多亩。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曹林坤陆续购置了植保机、收割机和拖拉机,合作社也成为松江区第一批机农结合家庭农场。驾驶技术靠勤练,维修知识只能啃书本,600平机库里一字排开的大型机械设备,曹林坤靠书上学来的知识一个人就能搞定。

报刊架.JPG

图说:书屋里的报刊架 书屋供图

  农忙时耕作,农闲时培训,当然更少不了到书屋看看报、和老友们唠唠嗑。2013年,曹林坤的农产品合作社延伸成了机农互助点,其功能集农机作业、培训、维修和零配件供应为一体,不仅是新源村的作业互助点,也是服务全镇的区域性农机培训、实训基地和农机维修网点。靠着种粮和农机服务的双份收入,曹林坤的家庭农场一年进账50万元,带动农户20户,带动作业面积3000亩,服务面积达6000亩。

  按照松江区的规定,家庭农场主年满60岁就必须退休。谁来接他的班,曹林坤早有打算:“现在做农民收入很体面,我女儿会继续来做家庭农场主。”2年后,曹林坤的女儿曹洁将接过父亲的家族事业,而和曹林坤的农业技术一起言传身教给女儿的,还有读书的好习惯。曹洁现在没事儿就爱去农家书屋转转,除了专业类书籍,她还看了不少美容养生和营养学的书籍,怀孕时更是从书里学到了不少母婴知识,受益匪浅。

电脑.JPG

图说:书屋里的公用电脑 书屋供图

  农家书屋毕竟藏书量有限,对于海量接收互联网信息的年轻人来说有时显得有些不够用。好在,农家书屋和松江区图书馆建立了联建关系,每年都会接收一批来自区级图书馆的赠书。村民们也充分享受了这一福利,每次村里征集书目意见时,鲁琼总是发动大家填写读者意向表,通过点单的方式让大家看到更多合口味的书。未来,这个小小的书屋还有很多美好的规划,比如,实现书屋和图书馆书籍的通借通还,又或者将农家书屋架构到更小一级的党建服务点,真正让村民对图书资源触手可及……(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