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全年赛不停,越办越“来赛”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厉苒苒     作者:厉苒苒     编辑:江妍     2018-09-03 16:50 | |

刘力源/制作

还记得你在上海看过的第一次比赛吗?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上海在国内首先揭开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序幕。从1993年举办第一届东亚运动会起,一系列国际国内的重大体育赛事在上海上演,展现赛会之都的激情和魅力。

从一年忙一个到一忙忙一年,上海的办赛者在时代变迁中感受这个城市赋予体育的新的含义。几十年的赛事耕耘,也让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体育眼界因此而改变。

从请进来到抢着来,各类国际大赛争相抢滩上海的背后原因,是体育地标的全面覆盖,更是上海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筑巢引凤,上海正向着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目标前进。

图说:上海办赛数数看 新民晚报制图

从懵懂轧闹猛到懂经来参与,申城市民也从看客变成各项大赛的参与者。当志愿者、做参赛者,家门口的比赛品种越来越多,景观赛事在让人享受美景的同时,更感受体育为城市带来的温度。

体育是竞技,更是民生,关乎人民福祉。一项项大赛成功举办的背后是上海体育精致化、个性化发展之路的缩影。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将申城体育产业打造成幸福产业的一只“劲旅”。改革开放40年来,申城全年赛不停。


办赛地:从无到有筑巢引凤


它是上海市民最熟悉的地方之一:每天,在此迎来送往的人难计其数。可它又曾是上海市民最叫不清名字的地方之一:万体馆、大舞台、八万人体育场……好像都对,又都不足以概括其全貌。

说这块区域是上海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并不为过。1975年建成的上海体育馆是新中国第一个可容纳万人以上的体育馆,市民唤它“万体馆”;1980年代落成的上海游泳馆,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温水游泳池;1997年,上海体育场入驻,得昵称“八万人”。

图说:上海体育馆刚落成时 资料图

说这个地方承载了上海体育的光荣与梦想,更是恰如其分。吴敏霞在游泳馆的跳水池里浮出水面;王励勤在上海体育馆里捧起过世乒赛男单冠军奖杯。更不用说,四十年间,在这两馆一场里,举办过的大大小小数千场比赛。

去年9月,随着“东亚大厦”四个金属大字被拆除,这块被称为上海人体育心脏的地区告别了它的前半生。接下来,它以“徐家汇体育公园”的新名字,分批投入建设,预计2020年基本建成,“十三五”末全面竣工,成为一处“卓越的体育赛事中心、活跃的大众体育乐园、经典的体育文化地标”。

根据规划方案,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都将在现有基础上提升硬件,从单一体育场馆变身成为可延展的多功能体育场地。未来将满足橄榄球、棒球、攀岩、壁球、拳击、自由搏击、电子竞技等娱乐性、观赏性强的新兴体育赛事的举办条件。这恰恰符合上海未来对于体育办赛的多样需求。

图说:上海体育场又被昵称为“八万人”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体育地标建设对于赛事举办有多重要?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亦斌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的记忆中,场地难曾一度成为困扰办赛的关键。

2002年,世界最高等级网球赛事大师杯赛首次落户上海,然而,当时的上海却找不到能与之匹配的办赛场地——举办了4年喜力网球公开赛的仙霞网球中心或是八运会时代的赛场,只能容纳3000名观众,规模根本不够。只能在当时正在建设的新国际博览中心五号馆临时搭建可容纳10000名观众的临时赛场。为适应网球比赛临时调整高度,直至今日,去新国际博览中心还能发现五号馆比其他几个场馆要高出一截。而这一难题到了2005年,伴随着旗忠网球中心落成,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

图说:2005年10月3日,旗忠网球中心落成  周国强 摄

不仅是徐家汇体育公园,上海的其他角落,一批全新的体育地标也如春笋般崛起:上海上港俱乐部新主场浦东足球场于今年4月28日动工,计划2021年竣工使用;上海申花主场虹口足球场的改建方案招投标前期工作也已启动……筑巢引凤,一系列新上海体育地标成为打造国际赛事之都的重要构成。


办赛者:从一年忙一个到一忙忙一年


本周末,2018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即将举行。进入习惯的赛前模式,对于主办方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而言,这也标志着忙碌的下半年正式开始。

图说:上海斯诺克大师赛本周末开赛 官方图

从无到有,从一年忙一个赛事到一忙就忙一年,杨亦斌格外有感触。专业性,是上海吸引越来越多国际赛事落户的关键。

F1前掌门人伯尼·埃尔克斯通的挑剔,举世闻名。曾经动辄因小小细节就扬言封杀某F1分站赛的他,对上海却情有独钟。可以说,是上海在办赛中的专业化管理以及对办赛细节的“处女座”作风,打动了这名挑剔的英国老头。

图说:F1上海站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犹如迪士尼等知名乐园为忠实粉丝推出季票、年票,久事也将旗下7项顶级赛事联动推广,为申城体育迷们打造出了一种体育“年票”的概念。杨亦斌告诉记者:“赛事多了,粉丝就是经济。用赛事区分人群,未来我们还将利用大数据分析,针对需求定制比赛。”

近年来上海每年都会举办160项左右国家级以上体育赛事,其中国际体育赛事占40%左右。新的不断引进,老的也在完善更新。作为上海市历史最悠久的品牌赛事,上海国际马拉松已经跑过了21年。

在上马的主办方东浩兰生总经理周瑾眼中,21岁的上马如今已成为一名领跑者,带领着旗下近十项各类等级路跑赛事,串起申城跑者一整年的体育幸福。

图说:上海国际马拉松已经跑过了21年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周瑾还记得,东浩兰生2014年第一次承办上马就遭遇的那次“大危机”。“当时上马实行网络报名,先到先得。然而报名刚启动,网络就瘫痪了。”也正是从那时起,上马开始了改变。参考国外的四大马拉松赛的方式,2015年,上马开始进行预报名与抽签,而从去年开始,上马更是引进了退赛机制,保障了跑者权益。此外,诸多上马首创也印证了赛事发展:今年赛事蓝线的创立,保证跑者跑出更高水平;人脸识别首次应用,可以制作个人视频。层出不穷的新举措不但体现了上海办赛的专业性以及服务意识,更体现了人与城市之间,以体育维系起的温情纽带。


观赛者:从轧闹猛到参赛者


22年前,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国际区域执行总监、赛事总监吕华勇从美国来到上海,此后,这位美国人就与上海职业网球运动紧密融合在了一起。从喜力网球公开赛到5届大师杯赛,再到如今的ATP1000大师系列赛,他见证了其中的起起伏伏,心中也充满了感动。

上海大师赛-李铭珅.jpg

图说:上海网球大师赛上的球迷们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赛事的变化如同这座城市的成长一样让人感怀,这是一种深入城市骨髓的基因。”吕华勇坦言,这些年来,最令他欣喜的是看到越来越多人对国际体育赛事的热爱。以网球为例,起初喜力公开赛总决赛只有3000多名观众,如今大师杯赛总决赛观众超过14200名,一票难求时有发生。球场里、广场上,到处都是精心装扮的铁杆球迷。

在周瑾眼中,上马的报名方式也体现了整个城市对马拉松赛事的态度转变。她曾听年长同事回忆,1996年上马初创,顶级选手基本都靠“邀请”,很少有人愿意自己来,甚至大多数的群众跑者也是单位统一组织。而如今,参赛人数从5000人到近40000人,报名难度却直线上升——在刚刚结束的2018上马预报名中,有13.8万跑者要来“抢”38000个名额。从以前需要发动动员,到现在一票难求,越来越多人爱上了跑马,渴望参与。

上马-李铭珅.jpg

图说:越来越多的跑友爱上了上马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用城市作背景,流动的跑者成为画笔,上马是一年一度体育为城市作画的理由。从外滩途经一大会址、新天地,然后来到新贯穿的滨江一带,上马的跑道凝聚了城市发展的缩影,是城市精神代表的舞台,更体现了城市风情。

事实上,不仅仅是上马,无论是黄浦江畔的射箭世界杯,还是绕岛而行的环崇明岛世界女子公路自行车巡回赛,以及中华艺术宫前纵马如飞的环球马术冠军赛,办赛于景、寓景于赛已成为申城办赛的招牌。体育比赛和标志景观、自然景观紧密结合,上海走“景观赛事”这条路,持之以恒,打出了招牌,办出了特色。体育,不再是单纯的竞技,而是更加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融入城市发展建设。

爱上观赛,自己参赛,懂经的上海人如今更擅长从比赛中发现申城的美。体育已经成为了上海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在建设全球赛事之都的路途中,体育已成为这座城市精彩的脉动。(新民晚报记者 厉苒苒)


新时代再出发|上海的未来,赛事更多品种


“我们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上周,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陈群介绍了上海近期正式出台的《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即“体育产业30条”)相关情况,并表示,加快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将是上海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

上海之所以提出这一工作目标,和上海的城市发展整体定位密不可分。将上海打造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是上海城市定位的终极发展目标。

2018崇明环岛世巡赛-李铭珅.jpg

图说:崇明环岛世巡赛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相对成熟、认可度较高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评估体系有三个,在综合比对各榜单最新一期排名,国际上有5座公认的体育城市,分别是伦敦、东京、巴黎、纽约和洛杉矶。这些城市有一些共同特征,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举办高级别赛事经验丰富、体育人口众多、体育产业发达等等,即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卓越的全球城市有着十分高的契合度。一方面,因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对高端体育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就越旺盛,越能促进和带动城市体育发展;另一方面,发展城市体育、举办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又能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也是为什么体育可以成为衡量城市综合实力与全球竞争力重要指标的原因所在。

环球马术冠军赛-周国强.jpg

图说:环球马术冠军赛  周国强 摄

罗文桦透露,为加快上海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工作进程,本市目前正在制定《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接轨体育赛事国际通行规则,对标国际体育赛事举办的顶级标准、最好水平,学习借鉴纽约、伦敦、巴黎等世界一流的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经验做法,完善体育赛事规划,提升体育赛事品质和影响力。

仅在明年,就有三项国际大赛将抢滩申城。2019篮球世界杯、2019年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及更吸引年轻人目光的世界顶级电竞大赛Ti9……加上2021年即将举办的世界赛艇锦标赛,上海的体育内涵正在不断拓展,上海办赛正尝鲜更多项目,更高级别赛事也格外青睐申城。

篮球世界杯倒计时钟亮相于上海中心前-李铭珅.jpg

图说:近日,篮球世界杯倒计时钟亮相于上海中心前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此外,除了不断引进高级别的专业赛事之外,上海目前也正积极鼓励专业体育赛事大众化,广泛设立公益场次,吸引更多市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体验体育赛事文化,扩大体育赛事传播途径和受众范围。与此同时,上海还在努力打造大众体育赛事品牌。在部分品牌赛事筹办过程中融入更多文化娱乐、观光休闲、现代科技和时尚元素,释放体育赛事的“全民参与、全民欢乐”效应,提升市民的关注度和获得感。

据悉,未来,上海还将进一步完善重大赛事布局,打造职业赛事高地,扩大本土原创赛事影响力,积极研究论证和申办引进与国际大都市功能相匹配的世界顶级体育赛事,争取每年都有顶级国际体育赛事在上海举办。(新民晚报记者 厉苒苒)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