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墨彩斑斓石鼓齐鸣 上图新春大展展示传世石鼓文珍本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乐梦融     作者:乐梦融     编辑:沈毓烨     2019-01-28 18:19 | |

文字的诞生是文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墨彩斑斓 石鼓齐鸣——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将于2月1日至15日在上海图书馆底楼展厅举行。作为上图新年阅读推广的重要活动之一,大展将向书法爱好者展示国内传世石鼓文珍本,这是国内石鼓文拓本精品的集中展示,其中多件2018年新发现的善本将首次亮相。

图说: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石鼓 上图供图

我们的祖先最先通过结绳记事,后来需要传递的信息多了,就将客观事物形象地描绘在岩石上、陶器上或者龟甲兽骨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系统,就产生了汉字最早的模样。而石鼓文,顾名思义就是刻在鼓型石体上的文字,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上诗文,千古长鸣,这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密码,也是古老文明的长歌。

石鼓文在中国文化史、书法史、金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石鼓在唐代被发现后,朝野上下无不震动,但最初的唐拓几经战乱未能流传至今。

图说:石鼓文是大篆向小篆过度的一个“活化石”,一个“文字记忆定格” 上图供图

制作拓片的过程中,水对碑刻的影响很大,会渗入缝隙使表面受损;使用的宣纸和墨汁也会破坏石质文物的结构,稍有不慎甚至造成污染,再加上风霜雨雪,日晒雨淋,使得我们几乎看不到碑石的原貌。据传宋徽宗赵佶曾为了减少石鼓文的自然风化和磨损,下诏命金匠把石鼓刻文填注黄金,并精心配制了座架、围栏加以保护,不许摹拓,以示贵重。拓片善本就成了还原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而其珍贵性和传拓的年代息息相关,宋拓和明拓相比晚清拓本更稀有。

图说:吴昌硕临石鼓文 上图供图

本次展览的精华“黄帛本”就来自于明代中期,“四鼓石花未连本”则来自于明代后期,这是《石鼓文》明拓本第一次在同一个展览里集中展示,同时也是各个版本拓片展出极为齐全的一次盛宴。比如上海图书馆的珍贵藏品《石鼓文》(张廷济藏本),这是明代后期拓本,第四鼓,第三行“写六辔”与第六行“原隰阴”间石花呈上下两块,中间有黑块分割,尚未泐连成一体,称“四鼓石花未连本”。庄味琴、张廷济、张辛、王瓘、陈敬民、唐希陶递藏。有张廷济、张开福、端方、周大烈题跋,现藏上海图书馆。 (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