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爱申活,暖心春】吹拉弹唱给百岁老人拜年 “文艺小分队”年初一送上文化祝福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沈毓烨     2019-02-06 10:52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按照中国民间传统习俗,新春伊始,人们都要穿戴新衣新帽走亲访友,拜年送祝福。“序长幼拜尊属戚族,近者往来相贺”,谓之“拜年”。昨是年初一,当农历新年的晨光洒满大地,位于城市腹地的志成坊里,笛声、歌声、锣鼓声也热热闹闹的响了起来,引得不少街坊邻居前来凑热闹。原来是淮海中路街道的文艺小分队如期而至,这一持续了整整六年的“文化慰民·新春送暖”敬老慰问活动,几乎每年初一都能让老人们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

  桌上堆了各色点心糖果,眼前是目不暇接的表演,还有平日最爱听的越剧,92岁的俞阿姨笑得合不拢嘴:“新年第一天,就送戏上门 ,真是辛苦了演员们,到底是街道想得周到,生活在此地,真的觉得心里很暖。”

图说:“文化慰民·新春送暖”敬老慰问活动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年初一的文化祝福


  志成社区活动室隐藏在志成坊七弯八绕的巷子里,若不是循着歌舞声真是不容易找,记者抵达时,不过30个平方的活动室里,早已坐满了社区老人,他们说着笑着等待好戏开锣。

  率先登场的是竹笛表演《喜洋洋》,吹笛人王庭昌说:“都说竹报平安,今日我吹奏竹笛一曲祝愿各位老人新一年阖家平安、幸福美满。”别看“小阿庆嫂”唐悦文才10岁,却是唱念俱佳扮相好,那曲脍炙人口的沪剧《沙家浜》选段“阿庆嫂办喜事”被她唱得滴水不漏,让台下的“九零后”掌声不断。此外,舞蹈《福门开·好运来》、越剧《梅陇镇·初遇》都让老人们喜笑颜开。最后,老人们还被赠与了现场制作的象征着富贵吉祥的盘花挂件。

图说:“文化慰民·新春送暖”敬老慰问活动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给百岁老人去拜年


  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志成社区的演出一结束,小分队便迅速“转移阵地”来到了百岁老人黄根妹阿婆家拜年。攀着既窄又陡的木板楼梯登上二楼,20平米卧室里收拾得整洁利落,向阳的窗口照进新年伊始的光亮,穿戴整齐的黄阿婆脖子靠在躺椅上,脖子上还挂着媳妇特别准备的大红围巾。看见家里来了客人,阿婆笑得开心,一听说还有表演,更是乐得像个孩子。

  她的孙子张华丞告诉记者,黄阿婆素来开朗,以前最喜欢看滑稽戏,也爱听戏曲,现在腿脚不便很少出门,能有这样的“文化慰民”活动真是很开心。同样拿到盘花挂件的黄阿婆,对这份小礼物尤其满意,当得知它是用88根1米彩纸制作而成,更让老人惊喜。

图说:“文化慰民·新春送暖”敬老慰问活动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老姐妹们的年夜饭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让平均年纪近90岁的李阿姨、赵阿姨、叶阿婆等感触特别深。她们都是生活在合一社区的孤老,却因为街道的关怀和邻居们相助相帮,始终幸福地生活着。前一晚的年夜饭,几个老伙伴是扎堆吃的,社区志愿者们将家里烧好的各色佳肴带来给老人,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在社区过的年。

  现今85岁的李阿姨,自18岁时嫁到此地都有60余年光景,老伴离去后子女常年在外,但她因为有老伙伴们的陪伴,很少会感觉孤独和寂寞:“我们社区活动很丰富的,逢年过节街道也都会想到我们,送菜送饭,我连续四年年夜饭都是和一群社区独身的老姐妹一起过的。”(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