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打击乐跨界京剧,这个不一样的花木兰很“温柔”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翔     作者:吴翔     编辑:沈毓烨     2019-03-13 13:52 | |

木兰的人生,有两条路。征途上,巾帼英雄沙场上寒光照铁衣,浴血奋战,为爱为家为国;归来时,小村姑娘铜镜前对镜贴花黄,爱与哀愁,所思所叹所忆。下月即将亮相上海的击乐剧场《木兰》,从京剧到打击乐,从念白到音乐,从将军木兰到少女木兰,让两个人变成一个人,征途即归途。

图说:击乐剧场《木兰》海报 主办方供图

征途,勇敢的跨界


应该说,关于花木兰的故事,电影、电视、舞台……各种表现形式应有尽有。击乐剧场《木兰》,由朱宗庆打击乐团策划、制作、演出,结合导演李小平、作曲家洪千惠及多位重量级剧场艺术家联手打造,展现传统戏曲的精致内涵与打击乐的多样特性。“我一直就让乐手们学习中国传统的乐器,”朱宗庆说:“十几年前,我做过一个京剧和打击乐跨界尝试,当时做了一个9分钟的穆桂英片段。这9分钟的演出,所到之处全是叫好。于是,我就找到李小平,我们决定做木兰的故事。”

可是,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智慧。《木兰》的第一次亮相是在2010年,那一晚,现场果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可是当晚庆功宴的宵夜上,朱宗庆对李小平说,“我觉得不好,需要大改。”因为那一版《木兰》里,除了打击乐和京剧,还有踢踏舞,李小平的原意是想用踢踏舞展现出马踏中原的壮阔,可是在舞台上踢踏舞的声音,完全敌不过隆隆的中国战鼓。李小平也有断腕的勇气,到了2013年的全新版本里,就只有京剧和打击乐了。

图说:朱宗庆 主办方供图

对舞台上的音乐家而言,《木兰》也是极具挑战性的,尤其在《木兰》中的杀伐场面,“真的很折磨这些音乐家,要求他们放下他们擅长的鼓棒,拿起不擅长的少林齐眉棍。”导演李小平回想团员最初练功的过程,“他们开始总问我,我们是音乐家啊,怎么练起了功夫?可是渐渐地,他们练着练着,自己对自己却越来越严格,还会主动要求加练。”

归途,传统的坚持


出征再远,即使战功显赫加官进爵,听到故乡熟悉的旋律,她便义无反顾踏上归途。《木兰》也是一样,打击乐再热闹,最大的亮点还是传统的京剧。

图说:击乐剧场《木兰》 主办方供图

打击乐和京剧,究竟如何“花木兰”?其实也简单,按照李小平的说法,战争场面用打击乐,展现木兰的少女心时,用戏曲的方式更走心。说到走心的话题,这个《木兰》并不伟大,反而是莽撞胆小的,她冲动的决定,让她被迫嫁到一个不想去的地方——战场,而且立刻就后悔,木兰的内心时时刻刻想要回家,但战事逼迫着她的脚步向前走,在一战又一战的荣耀中,内心充满着返乡情怀的召唤。

正如前面提到的,所有参与演出的团员,都接受了近一年的严格京剧训练,从基本功到棍棒、十三响等高难度动作,没有一项省略。练习过程中不断传出有人“挂彩”,但无人放松标准,坚持到最后。朱宗庆说:“观众在舞台上完全分不清哪些是打击乐手,哪些是戏曲演员了。”

图说:击乐剧场《木兰》 主办方供图

另外,在《木兰》旋律上,作曲家洪千惠为了让观众听见木兰的“温柔”,在旋律中纳入了更多东方风格的元素,像在《时局》一曲中,舞台上杯碗瓢盆展现的生活情境,豆子洒在鼓皮上的劈哩啪啦,则是木兰回忆起儿时的鞭炮声。

剧里剧外,《木兰》都在告诉我们,要勇敢出发,也要记得回家。(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