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上海芭蕾舞团献演江西南昌 《闪闪的红星》回到故乡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旭颖     作者:吴旭颖     编辑:沈毓烨     2019-03-22 20:20 | |

   凭借着1974年的电影《闪闪的红星》,在江西出生、长大的潘冬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形象。时隔多年,3月22日-24日,上海芭蕾舞团带着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回到潘冬子的家乡,在南昌的江西艺术中心大剧院连演三晚,唤回那段红色的记忆。

图说: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 主办方供图

  

红星未曾褪色


   今晚南昌首演的现场,“家乡父老”们表现出格外的热情。开演前半小时,就有观众按捺不住期待,早早来到剧场。一位老大爷带着他的孙子一同前来:“潘冬子是我们江西人的骄傲。如今看到他‘重生’,让我非常激动。我觉得孙子这一辈、以后的每一代,都不应该忘记这颗‘闪闪的红星’。”

   让这颗红星永远闪耀,正是上芭重排该剧的初衷。上芭的前身是上海市舞蹈学校创排的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剧组。可以说,从建团开始,红色的基因一直存在于上芭一代代人的血液里。《闪闪的红星》编剧、编导赵明说:“经典不等于过时。革命英雄身上的革命精神,是铭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优秀品质。不论过了多久,这份‘红色’也不能褪色。文艺工作者应该担起一份责任。”

图说: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 主办方供图

  

脚踩到泥地里


   江西是《闪闪的红星》故事的发源地,而南昌是八一起义的发生地。这部舞剧融合了上海芭蕾舞团的海派风格,但内里依然保留着中国革命摇篮江西的“根”。踏上这片土地,剧组的每一份子都油然而生一种“回家”的感觉。

   3月20日上午,在演出装台的间隙,剧组近百位演职人员前往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聆听先烈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观看图片史料以及蜡像、雕塑,深化对角色的理解。上芭团长辛丽丽介绍:“为了融入角色,很多演员自身都有所改变。我们有许多舞者,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对故事里的生活场景非常陌生,甚至都不知道‘小小竹排’到底是什么样的。只有来到江西,体验了脚踩到泥土地里的感觉,才能真正演好这部剧。”

图说:剧团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主办方供图

   饰演成年潘冬子的上芭首席演员吴虎生一贯擅长的是潇洒、高贵的“王子”角色,这一回他却要饰演在田野、战壕中摸爬滚打的红军战士。他多次跟随舞团来江西采风,感受红军战士们走过的路。饰演潘冬子母亲的范晓枫甚至脱下了优雅的足尖鞋,以还原脚踏实地的人物形象。

  

为新时代起舞


   重回江西观众们面前,潘冬子也不再是电影里的老样子了。20年前,赵明的第一部舞剧就是《闪闪的红星》,这次重排,他将自己20年的经验灌注进去,以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表达手法,创造出一个长大的红军战士潘冬子。舞剧以成年潘冬子的视角展开,用蒙太奇式的分切表现了他行军路上的心理变化。一大一小两个潘冬子隔空“对话”,带观众重新经历儿时的记忆。

图说: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 主办方供图

   当熊熊大火再次照亮山头,当记忆中的“母亲”消失在火焰中,当“岭上开遍哟映山红”的旋律响起,台下不少观众湿润了眼眶。观众李烨君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他第一次看电影《闪闪的红星》时,就是跟片中主角差不多的年纪。如今29岁的他也与台上的成年潘冬子年龄相仿。“角色的成长让我感同身受,他的回忆也让曾经的感动重新充满我的心间。”

   赵明说:“芭蕾不仅仅可以讲述浪漫的爱情和童话,也可以表现更深刻、更严肃的主题。我们要用当代的、世界的语言,讲述中国的、传统的故事。让中国的芭蕾演员为新时代的经典起舞。”(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