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紫竹调传上海情,非遗展赢啧啧赞,上海民营院团及“非遗”手工艺在澳门受欢迎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光     作者:朱光     编辑:赵玥     2019-11-16 13:22 | |

图说:演出现场 主办方供图

  时逢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首次组织民营院团沪剧专场和非遗手工艺展示,日前奔赴澳门参加“沪澳主题周”活动。在澳门,观众对“紫竹调”颇有共鸣,还为非遗手工艺人连连点赞。

  此次演出是受澳门上海联谊会等方面的邀请,在市文旅局的支持下,一台“沪剧优秀作品演唱会”和一组非遗手工展示联袂前往。澳门有不少上海人,他们对演出的最多评价就是:“蛮配阿拉胃口的”。澳门沪剧迷更是惊喜不已,大呼“太过瘾了”!他们觉得这台沪剧演出“阵容豪华”,有国家一级演员杨音、国家一级演员王勤、国家一级演员孙彩芳以及上海沪剧的“台柱子”王慧莉和沈慧琴等,他们在上海的沪剧舞台上不仅活跃而且出彩,几乎个个是上海民营沪剧团的“当家人”和“领衔主演”,也是沪剧舞台上响当当的小生和花旦。节目单则是度身定制的,挑选了澳门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沪剧选段。比如,有传统沪剧中流传广泛的、被誉为“上海声音”的《紫竹调》;还有吸取了江南民歌元素的“对子戏”《卖红菱》、沪剧经典片断《庵堂相会》、《绣荷包》、沪剧骨子老戏的赋子板唱段《徐阿增出灯》等。为了呈现沪剧在继承发展中的新成果,节目中选择了根据巴金名著改编沪剧《家》中的片断“别梅”;还特意安排了一个今年刚刚获得优秀奖项的原创沪剧《啊,母亲!》片断。

图说:非遗传承人手工艺制作现场 主办方供图

  演出当晩,不少澳门的上海“老乡”早早就来到剧场门口等候,演出中,自始至终都能听到观众席里传来和着音乐节拍跟唱的声音。当最后一个节目《燕燕做媒》那熟悉的“紫竹调”音乐响起时,台上台下同展歌喉、共浯乡音。有一位“老上海”激动地说“多少年沒听到沪剧了,今天又听到了杨音唱的王盘声味道,还一道唱最欢喜的紫竹调,开心啊”!

  在“沪澳主题周“展馆进行现场展示的李雄刚、何培华、汪巧妹等“非遗”传承人都曾代表上海多次赴海外参加交流展示活动。在摆满别致精巧作品的展台边,他们精雕巧剪的高超技艺深受前来观赏的澳门人群啧啧称道。何培华手把手地为观众教学编织“中国结”和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生肖吉祥物。李雄刚是集传承与创新于一身的易拉罐雕刻“能工巧匠”。在田子坊有工作室的非遗剪纸传人汪巧妹的工作量最大,只见她手持小剪刀双手上下飞舞,在交流说笑的瞬间便完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剪纸作品赠送给热情的观众。(新民晚报记者 朱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