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王利丰纸本作品展》亮相 锦灰堆里蕴诗心 为古籍“唱”一折戏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乐梦融     作者:乐梦融     编辑:陆玮鑫     2019-11-22 20:07 | |

图说:王利丰作品  官方图 下同

  王利丰的作品看得出“功夫”,《籍》系列尤为如此。就汉字本身而言,“籍”既有文字的象征又有传承的隐喻,古往今来的各种籍册都是为了给后世留下参照。所以他理解并赋予在这个系列的一种源于古典的传承——历史留到今天将是什么模样?

  近日,由胡润艺术荟主办、杨建勇策展的《云归——王利丰纸本作品展》在M50胡润艺术荟艺术空间举行。王利丰使用木板印刷的套印技法,加上茶渍色铺陈的墨画,在泛黄的牛皮纸张上拼砌出了一卷卷新创的“古籍”,与明代文人气呼应,继续他不动声色的纸上花样。

当代艺术综合复刻古书气质


  王利丰作品里的人物,乍看像继承了明清绣像里的线描工笔,一问才知是用了类似木版水印技术一般的翻刻,木刻浑然天成的“工艺气”,把材料的烈度转化成了黑白的构成之美。在他看来,不同材质就如不同性格的人一样,都是会“自说自话”的。

图说:展览现场

  在微微泛黄的宣纸上,宋版书的元素加上王利丰用茶水处理的绘画,是对“古香古色”的良好诠释。简而言之,王利丰的作品是一部“史”,不是考古具象的历史,是以今人视角重新去传承的脉络,运用中国传统古籍中的符号完成嫁接,同当下文化形成了一种间离效果。

  策展人杨建勇介绍,王利丰习惯从传统中挖掘他艺术精髓,他挪用拼贴了材料,表达出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下艺术中的节点与变异。

图说:王利丰作品

  王利丰迷上了这些中国传统元素拼砌在画布上的感觉,他的“中国式拼贴”容易让人联想起考古发掘的残章断简。“我把古书的各种元素抽取了出来,再翻印上去,从而创作我的画。如果直接拿书籍翻印尺寸太小,在展厅里不得体,翻印后的画作可以出现一种“反复”的旋律,在画中有了一种“复调”叠加。

  在绘制木版的过程中,王利丰参考了善本的插图,再进行加工和拼凑,连破损的、斑驳的字迹,也都是画出来的,最终还原成一件和书有关的艺术作品,符合中国人对历经时光后的美的理解和认知。”

对材料的推敲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


  来自北京的王利丰,被视为是画家中的另类,亦是摆弄艺术综合材料的高手。他学习舞台美术出身,因此注重视觉的综合呈现,不囿于画框之内,对材料特性有天然的灵敏觉察。

图说:王利丰

  这次在上海举办的纸本作品展,锲入与叠置成为创作的重要部分,这是艺术家主要的视觉线索。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王利丰就一头扎入了“故纸堆”,用汉字、古籍、丝绸等文化碎片拼贴自己的“神话”,他循着木板水印的线装书去为一个个朝代立传留痕。偶尔是戏文中的男女欢爱,偎着身子私语;有时是一株断壁残垣旁的老梅;也有青花瓷的残片……锦灰堆一般火烧、沾污、破旧的古书残卷,在当代技法复刻之后,宛若涅槃,带给观众以古意缭绕、雅气横生的感觉。

图说:王利丰作品

  有评论认为,王利丰的创作体现了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即对于民族文化的尊重而非否定、延续而非割裂。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崇古与拟古,而是一种积极的保守主义,即对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对于古典主义的现代性转换。他的作品表达的是艺术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执著信念,是具有现代意味的中国文化表情。(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