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万捷:将文物纳入免税项目 打通文化遗产“回家路”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乐梦融     作者:乐梦融     编辑:陆玮鑫     2020-05-23 22:18 | |

图说:文物回流及保护近年来越发受到关注和重视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摄

  5月21日起,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作为文化产业的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万捷积极建言献策、履行职责,始终关注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推动文化领域法律法规的完善。万捷委员今年的政协提案依然把关注点放在了艺术市场及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关艺术市场的提案为:将文物纳入增值税法免税项目,促进文物回流,扩增文物供给。

  针对文物回流的高关税,万捷认为,回流文物中国文化遗产,本质上是“失物回归”,不应征税;应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中文物涵盖范围;个人收藏的文物进境销售时,应按“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对待,在进口环节免征增值税;对原产于中国的文物艺术品予以零税率,鼓励流失海外的文物“早日回家”。拍卖市场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成交额628亿,2012年仅剩326亿,且近几年呈持续下降态势,2019年成交仅约220亿。在这种情况下,文物市场必然向外转移,国际文物资源及国内资金纷纷向东京、纽约、伦敦等城市汇集,国内主要拍卖企业也先后到境外开设公司,让中国文物从业者历经20多年艰辛开拓发展的良好市场无法稳固,重创了文物市场的交易信心。

  在现实的文物购买中,因为税率问题,中国收藏家不得不减少去境外购买文物;国外文物经营机构减少参加国内博览会等文物交易活动;国外收藏家减少委托国内拍卖行进行拍卖,即便当下通过自贸区保税进境拍卖的文物,拍卖完成后几乎所有买家无法承担此高额税率,最终被退回境外交割,最终导致中国文物“有家难回”。

  万捷认为,文物的回流代表一个国家国力的强盛和对文化的重视。海外文物作为我国流失的文化遗产,却在回国之时被与国外商品同等对待,这种现象对于我国文物市场发展和文物保护事业不利。文物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国家和民族精神血脉的传承与延续,文物只有扎根于自己的文化土层中,才可展现出真正魅力。(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