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走近古琴制作产业,看一代代斫琴师塑造琴弦上的灵魂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赵玥     作者:赵玥     编辑:沈毓烨     2021-04-16 09:11 | |

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伴随着新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古琴制作技艺蒸蒸日上,古琴制作产业也蓬勃发展。一代代斫琴师用心血塑造琴弦上的灵魂,他们是声音的匠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昨天,由上海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当代古琴斫琴师》新书首发暨中国传统古谱打谱中心挂牌”仪式于上海印刷集团“传庐”举行。

图说:活动现场 官方图

厘清斫琴概况


昨天首发的新书《中国当代古琴斫琴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乐器学会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精心打造,千余张精美的图片和自传纪实的形式,细致描述了25个地区的177名斫琴师在制作古琴方面的工艺特点和人文品质。

裴金宝作为一名斫琴师,对每个朝代流行的琴式、古琴家都如数家珍。他介绍,斫琴师大多数会参考传世老琴实物和古代琴书中有关造琴的文献生产新琴,有些人还会根据演奏者对琴的特殊需求做种种尝试。因此,当前新琴的品质或音色审美呈现着极为多样的状态。比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著名琴家吴景略为了增大古琴的音量,经过多次试验发明了尼龙钢弦。尼龙钢弦的张力较大,表面光滑,摩擦音较小,音色比较明亮,后被广大琴家所接受。

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吴钊在前言里写道,各位斫琴家的审美理念、造琴经验存在着种种差异,所造新琴在音量、音色、音质等方面并不完全一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音量较大,韵味则稍差;另一类音量虽小,但韵味较好。从音色选择来看,现有不少斫琴家努力追求传统的“金石声”,有的则崇尚所谓“皮鼓声”。如果从中华传统审美要求来说,“金石声”应是新琴制作的最佳选择,按其要求制作的新琴亦多会成为传世名器。

图说:中国传统古谱打谱中心挂牌 官方图

此次《中国当代古琴斫琴师》一书的编撰是继1956年查阜西、许健、王迪三位先生进行全国古琴家调查后,又一次对古琴文化全面的深入了解,不仅基本厘清了全国古琴斫琴师的地域分布、斫琴的艺术风格、基础技能、产能等问题,也翔实记录了自2003年中国古琴申请世界“非遗”成功以来古琴艺术方兴未艾、快速崛起的状况。

数字化转化古谱


减字谱和工尺谱是中国古代使用范围最广、历史最为悠久的记谱法,古琴、琵琶、古筝、箫、昆曲等中国传统音乐都是以这两种记谱法为载体传承至今的。由于西方记谱法的传入,中国传统古谱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在一些领域甚至面临失传的困境,留下了大量未破解的音乐文献典籍。

上海音乐出版社深耕十年,在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印刷技术研究所的支持下,在减字谱与工尺谱数字化录入、保存与出版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先后研发了古琴减字谱输入法、减字谱字库、工尺谱排版软件等,也已经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出版物。

图说:《中国当代古琴斫琴师》 官方图

此次,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印研所在的青浦区“传庐”共同成立“中国传统古谱打谱中心”,旨在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助推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流失海外、散落民间的中国传统古谱进行打谱、制作、出版。未来,中心将对以减字谱、工尺谱为代表的大量古谱文献进行数字化转换、存储,同时利用融媒体技术进行再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心将聚焦海内外珍稀古谱及当代名家的今译版乐谱,陆续推出系列出版物,重建古谱的音乐信息,让仅记录在文物典籍中的中华音乐在当下发声,奏响中华民族音乐复兴的最强音。(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