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百年红色 艺路前行|他们是当代“神笔马良”,把陆家嘴从规划图变为现实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旭颖,邵宁     作者:吴旭颖,邵宁     编辑:江妍     2021-04-21 12:40 |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随着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临近,新民晚报与新华传媒联合发起的“寻找100份红色记忆”主题征集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一封封来信不仅述说了革命年代的英雄事迹,也记录下和平年代建设者们的奋斗征程。日前,三位曾投身陆家嘴建设的老党员翻出旧图纸和老照片,讲述了他们为浦东开发开放而奋斗的红色记忆。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竺家颖、原房地资源部经理火正基和原上海新大陆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抗卫回忆起他们共同为浦东开发而奋斗的峥嵘岁月-郭新洋_副本.jpg

图说:三位老党员讲述了他们参与浦东开发开放的“红色记忆”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一张蓝图


  展开一张1994年的《小陆家嘴规划示意图》,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竺家颖和原房地资源部经理火正基这对“老搭档”回忆起那些曾经一起奋斗的日子。这张“蓝图”上详细地标注着1.7平方公里陆家嘴核心地区的建设规划。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竺家颖在介绍当时的规划-郭新洋_副本.jpg

图说:竺家颖在介绍《小陆家嘴规划示意图》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1984年入党的竺家颖家住在虹口,工作在黄浦。1990年12月,她接到党委的通知,号召年轻人参与浦东建设。当时的浦东,在人们眼中又远又荒,但她却二话不说,甚至没有询问家人的意见,就决定“跟党走,去干一番事业”。来到浦东后,她常常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待命,一忙起来什么都顾不上,连儿子小升初录取的电话打来,也没时间告诉家里:“浦东建设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事业。我只是一名普通党员,能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站出来,为浦东建设出一份力,是我一辈子的骄傲。”

  有一次,她带着儿子路过当时的外滩,以浦东为背景拍下了一张合影。当时,她指着还很空旷的江对岸跟儿子说:“浦东总有一天要亮起来。”去年,66岁的竺家颖又带着一家人故地重游,在相同的位置,她的儿子抱着孙子以灯火辉煌的浦东夜景作为背景拍下一张新的合影。竺家颖当时感动得落下泪来:“你看,浦东真的亮起来了。”

规划图-郭新洋_副本.jpg

规划图2-郭新洋_副本.jpg

规划图3-郭新洋_副本.jpg

图说:受访人带来的规划图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竺家颖说,公司里从各区调来参加浦东建设的,80%都是党员。她的搭档火正基用手指在规划图上轻轻划下一个圈,说:“这里就是现在的金茂大厦。”随后,他又拿出一张《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设想效果图》,点了点当中的金茂大厦:“你看,从这个平面图里的方块,没几年就变成了这样一栋大楼!”他坦言:“当时拿到这两份图纸,我热血澎湃。站在一片荒芜的田地里,看着这样一张高楼林立、繁华都市的效果图,想着我就要把这里变成这样,谁能不热血沸腾呢?”虽然当时的浦东还几乎是一马平川,但许多人都没想到,效果图里的景象很快就成了现实,如今世界闻名的“最美天际线”迅速地在黄浦江岸“生长”了起来。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原房地资源部经理火正基在展示当时《小陆家嘴规划示意图》-郭新洋_副本.jpg

图说:火正基在介绍《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设想效果图》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一块大屏


  上海新大陆传播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赵抗卫今年已经70岁,党龄47年。他带来的浦东老照片,与火、竺二人手里的效果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照片里夜晚的浦东,还只有东方明珠那一点亮,与效果图相比,显得格外空旷和静谧。作为陆家嘴建设者之一,赵抗卫也曾给浦东增添过一点亮光。

原上海新大陆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抗卫在讲述上世纪1994年在陆家嘴安装的当年“亚洲最大屏幕”-郭新洋_副本.jpg

图说:赵抗卫在讲述曾经的“亚洲第一屏”故事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1994年4月,浦东陆家嘴竖起了一块300平方米的电子显示屏,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一块。显示屏落成之后,便开始循环播放宣传浦东的动画视频以及各种浦东新政策,成为浦东开发开放最佳的宣传渠道。浦东新区人民政府送来锦旗,上面写着“让浦东亮起来”。“因为那个时候,晚上的浦东还是漆黑一片。这块屏竖起来以后,人们就知道,在黄浦江边看过去,那块大屏幕在的地方就是浦东。它是越来越多灯光广告让浦东‘亮起来’的开始。”赵抗卫介绍道。

  说起这块屏幕的采买过程,赵抗卫记忆犹新。当时,他带着团队去外国谈项目,于是便进口了这块屏幕。“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外国媒体报道浦东用的是老渔村和小渔船的图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国人对上海浦东的印象就是那个样子的。但这块屏幕落成后,外国媒体也报道‘陆家嘴有了一台亚洲最大的电视机’,改变了许多外国人的固有印象。”

浦东变化-郭新洋_副本.jpg

浦东变化2-郭新洋_副本.jpg

图说:受访人带来的浦东照片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后来,这块曾经的“亚洲第一屏”被浦东越来越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灯光所替代,震旦大厦那块超过3000平方米的巨大屏幕更是它的十倍大小,甚至打破了吉尼斯纪录。但赵抗卫引进的这块屏幕,始终是一个起点,更是一个信号,见证了浦东30年来腾飞的印迹。(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马上评|普通人的一份红色记忆


  本报和新华传媒主办的红色记忆征集活动告一段落。许多读者、市民踊跃提供珍藏的照片、资料、物品,每一件背后都有故事,让人感动。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家没有经历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件,祖辈也没有留下什么红色纪念物,难觅红色记忆。前几天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告诉我们,什么是普通人的红色记忆。

微信图片_20210421104729_副本_副本.jpg

图说:一封读者来信 新民晚报记者 邵宁 摄

  这是一封挂号信,里面装着几张邮票,是十九大纪念邮票小型张和四方联,用白纸小心地包着,一张纸上写了一句话:“小小邮票寄党情,红色邮票忆党史。”我打电话过去,是位60多岁的女士,名叫蒋秀英。她说,退休后开始集邮,有10多年了。这套十九大纪念邮票还是发行时通宵排队才买到的,当时还被电视新闻采访过。这次看到晚报在征集,就捐来了,“建党百年,表表老百姓的心意”。这套邮票距今只有4年,或许在我们征集到的记忆中不算太独特、太珍稀,但对蒋秀英来说,却是难忘且宝贵的。

微信图片_20210421104736_副本.jpg

图说:蒋女士的来信和邮票 新民晚报记者 邵宁 摄

  这几张十九大召开的纪念邮票,就是蒋秀英的红色记忆。而对年轻人来说,一枚共青团员团徽、一张入党宣誓的照片、一张革命纪念地的参观券,甚至一本反复阅读的红色经典,也都是红色记忆。而在父辈、祖辈那里,则有更多的红色记忆等待我们去挖掘。

  记忆如同一条长河,源源不断地流淌。红色记忆就在每个人身边,也深深印在每个人的心里,不断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邵宁)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