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当故宫遇见敦煌,华夏文明的大美篇章都藏在这个展览里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于明山     作者:于明山     编辑:江妍     2021-09-17 11:48 | |

  上一次敦煌走进故宫,还是在70年前的1951年。远在甘肃的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将他历年完成的全部壁画临摹本带到北京故宫午门展出。时隔70年,故宫敦煌再聚首。今天上午9时,“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180余件/套精品文物,3个原大复制整窟、35件壁画临摹本,70余幅高清复制壁画,6身复制彩塑等汇聚故宫午门正殿和东西雁翅楼。故宫与敦煌这两座文化丰碑,以其超越时空,融汇古今的独特魅力,让人们深刻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的融合力、创造力和生命力。

图说:展览海报 主办方图


瑰丽璀璨


  西马道上搭建起了临时展厅,展陈3个原大复制整窟。拾级步入展厅,敦煌气息扑面而来。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开凿于西魏的莫高窟第285窟中央室方形坛台,南壁和北壁各开凿4个小禅室,四披绘中国传统神话诸神与佛教护法神形象、唐代代表窟之一的第220窟绘以满壁千佛、盛唐代表窟之一的第320窟色彩浓艳厚重,保存犹新,四披千佛,向世人展示莫高窟的瑰丽璀璨。

  西雁翅楼展厅的主题是“丝路重华”,分四个章节:丝路漫行、信念所成、庄严净土、壁上丹青。入口两侧通道采用了写实的浮雕手段,复原莫高窟北区崖体,颜色则选取了崖体自然呈现的土黄色。自通道进入展厅,犹如敦煌石窟,外观是土黄色的砾石岩崖体,洞窟内却是瑰丽多彩的世界。

微信图片_20210917095444_副本.jpg

图说:“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于明山 摄(下同)

  午门展厅的展览主题是“万象人间”,这里是充满生机的世俗生活壁画及相关文物展品,主色调是绿色,用壁画图案点缀展厅。通过展现古代建筑、家居、服饰、妆容、乐舞、图案、生活用具等,可感受到古人在人间百态中体认万千气象,由此可看到中华文明的脉络中始终包含理性精神和人文色彩,在造物的艺术里看到天地之大美,也能看到万物之生机,感知到代代相继、生生不息的传承。


相映成辉


  敦煌绿和故宫红再度相遇,故宫午门正楼和东西雁翅楼都进行了独特设计,观众可在红绿色调的空间中领略两大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

微信图片_20210917095425_副本.jpg

  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典范,其宏大建筑和珍贵的宫廷典藏真实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展示了古人追求天人合一、万邦协和、正谊明道的价值理念,贯通了古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记忆,彰显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气度。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群,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从公元4至14世纪,莫高窟历经千年营建,荟萃了古代中西方文明交融之精华,凝结成集建筑、壁画、彩塑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宝库,蕴含着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人文精神,见证着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的多元共存,书写出大美不言的精神诗篇。

微信图片_20210917095438_副本.jpg

  故宫敦煌特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敦煌展,而是通过故官文物与敦煌文物相映成辉的事实,昭示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创新精神。故宫藏品与敦煌文化传承有续的文物数量十分巨大,由于展厅空间有限,此次故宫展出文物虽然仅47件,但旃檀佛、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方响、什锦梳具等文物均与敦煌文化传承有续,足以证明敦煌凝固了丝绸之路的文化,这条文化长河一直延绵流转到今天,沉淀在中华文化的血脉中,从未中断过。

  敦煌石窟洞窟内是满绘壁画的,展厅中以敦煌图案贴敷在故宫原有建筑立柱和柱底的地面。抬头看,故宫原有的藻井彩绘映入眼帘,壁画图案与故宫顶部藻井相匹配,多重艺术元素渐次叠层,在天与地之间形成空间呼应。观众惊喜地发现,敦煌与故宫的色系,相隔千里百年却相得益彰且和谐共存,中华色系真的是千年一体。

微信图片_20210917095447_副本.jpg


保护传承


  70年的时间,不管是敦煌,还是故宫,一代代文物人都始终站在保护文化遗产的第一线。故宫与敦煌举世闻名的背后,是一代代文物人的坚守。 

  东雁翅楼展厅的主题是“保护传承”,分为故宫篇和敦煌篇。故宫篇分为紫禁初开、故宫新生、国宝永存、文脉赓续四部分,敦煌篇分为风雨敦煌、历历新生、众心一念、生生不息四部分,选取两院遗产保护、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典型事例,以珍贵档案、影像、文献及文物为载体,展示故宫与敦煌的文物保护、研究、弘扬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蓬勃发展,从筚路蓝缕到行稳致远的光辉历程。

  敦煌与故宫文物保护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发展休戚与共。新中国成立以来,敦煌与故宫文物事业迈上了国际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守护这两处伟大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代又一代文物保护工作者不辱使命、薪火相传、砥砺前行,让古老的敦煌与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光芒。(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于明山 北京今日电)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