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体社会 > 正文

《我和我的父辈》走进航天城,以“诗”之名致敬航天精神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孙佳音     作者:孙佳音     编辑:吕剑波     2021-09-22 16:08 | |

  跬步铸天梯,征途星灿烂,天宇国威显,航天薪火传。即将在9月30日公映,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父辈》日前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了一场以“追星星的人”为主题的特别放映活动,以光影之礼回望航天峥嵘岁月,致敬中国航天,为载人航天立项29周年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杨利伟忆太空望月


  活动以一场电影人与航天人的“促膝长谈”拉开序幕,曾经于51年前亲自见证东方红一号发射的88岁院士戚发轫满怀深情地描述了当年卫星发射时激动人心的瞬间,更以电影故事的背景为现场观众讲述了当年航天研究时的艰难岁月:“我深深地体会到研制火箭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不仅环境苦,条件也苦,电影再现了我们激情燃烧的岁月。”曾为航天事业深耕内蒙古的高崇武院长看完电影更是感怀万千:“应该说,电影里的情节基本上都是真实的,包括献出生命的战友们。”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位位默默奉献的航天人,从两位父辈航天人的记忆中走出,渐渐浮现在现场观众眼前,也让他们更加立体地认识到了《诗》影片中航天科研人员的伟大。与此同时,他们也感慨影片以真实力量还原当年航天科研人员为理想事业不畏艰难、坚定信念的高尚品质,谈到章子怡拍摄还原场景时,高崇武说道:“我就好像穿越了时空,当时我就流泪了。我想有这样认真的工作态度,他们一定会把片子拍好。”

  中国航天从无到有,是一次次攻坚克难不断试错,也是一次次勇于冒险无畏前行的结果。而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正是这样的航天人。“在起飞倒计时的时候,我敬了一个礼,除了表达我作为中国航天员的这份信心以外,也是为了致敬我们几代航天人为之奋斗的几十年,为之付出的努力、艰辛和汗水。”在中秋佳节望月思乡之际,他也颇为浪漫地回忆了当年在太空中“望月”的瞬间,“在太空中看到的月亮其实更加地清晰、透亮。有句话是‘天上的星星眨眼睛’,在太空中眨眼睛的现象没有了,因为大气中的折射现象消失了,我们的星星和月亮都非常地透彻。”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影片总制片人傅若清介绍说,“国庆三部曲”中始终聚焦航天故事,“两弹一星精神”高度凝练了中国精神中坚韧不拔、勇于奉献、吃苦耐劳的品质:“我们电影人更应该感谢航天人,因为航天人有这么多代代相传的精神,才给了电影人创作的源泉,有鲜活的人物,感谢航天人的努力和奋斗。”影片总监制黄建新则认为航天人故事很值得再去挖掘、去创作,“我们争取以后拍出更好的,更长篇的航天电影!”

章子怡赤诚之作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之《诗》的篇章,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航天之家在戈壁深处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不畏艰难坚守航天一线的故事。作为《诗》的导演兼主演,章子怡也出席了这场颇有意义的活动。作为“航天迷”的她表示,拍摄《诗》这部作品时,深感忐忑:“这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项富有挑战的工作。特别是今天,我们的观众是航天人,我心里有点忐忑,因为这部电影就是向你们致敬,希望你们喜欢。”现场观众的掌声,则很好地回应了她,更有青年观众表示,“感谢子怡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部作品,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从中吸取了很多力量,我一定要秉承老一辈革命人的精神,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路。”

  “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这是《感动中国》给予国家高级技师、航天特级技师、时代楷模徐立平的颁奖词,而他也作为故事所参考的原型人物之一来到现场,分享了“火药雕刻师”不畏危险、为每一次火箭升空保驾护航的动人故事,“我们有时会有一些非常危险的操作,比如在火药堆里面躺着工作,那种情况下,心态一定要平和,动作一定要不变形,否则就特别容易产生危险。”徐立平的专注与奉献精神不仅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观众,也让片中两位小演员送上最真诚的鞠躬与致敬。

刘洋惊喜连线小演员


  航天事业是充满艰辛但是又极其浪漫的,片中用“写诗”描述这项工作,而现场两位小演员连线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则充满了童趣与美好愿景。“登上太空时是什么心情?”“在太空能看到东方红一号吗?”面对童趣盎然的问题,刘洋一一做了亲切的回应,也为观众揭秘了50多年前发射的东方红一号目前的状况:“它虽然已经接收不到信号了,但是它仍然在太空轨道上运行。当你偶尔抬头望天的时候,我们的东方红一号也许正从头顶飞过,我们可以跟它打个招呼。”同时,她也分享了登上太空时的那一刻感受:“第一次登上太空,亲身体验失重的奇妙,从太空中看出我们美丽的地球也是非常激动、兴奋的,人到了太空之后才能真的懂得什么叫浩瀚,什么叫无垠。”这场极具意义的“问与答”不仅体现了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关爱与关怀,也如电影一样,在“父辈”与“吾辈”之间形成了接力,不断地传递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