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在现场 > 正文

八千年前的笛乐在此复活!上音的这出器乐剧实在太美……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见习记者 吴旭颖     作者:见习记者 吴旭颖     编辑:江妍     2018-05-02 09:53 | |

交响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剧照4-郭新洋.jpg

图说:演员们头插鸟羽、身披兽皮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头插鸟羽、身披兽皮,十几位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专业的学生踩着鼓点、围着篝火手舞足蹈,一下子将观众拉回了几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剧中的音乐领袖伶伦举起手中骨笛吹响第一声笛音,拉开了《笛韵天籁》的序幕……昨晚(5月1日),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竹笛演奏家唐俊乔领衔主演的竹笛器乐剧《笛韵天籁》在美琪大戏院首次上演。

重现千年笛乐

一个偶然,魏思骏饰演的伶伦用手中的骨笛吹出了几个音节。其余先民见状纷纷效仿,合奏出悠长古朴的骨笛之声。几千年前,为发现乐音而欢呼雀跃的先人血脉里,便已经流淌着中华民族对艺术永恒的追逐。

唐俊乔饰演的乐神手持竹笛登场,以一曲动人的旋律吸引了无数鸟儿盘旋;伶伦心向往之,用骨笛效仿却笛声嘶哑,吓跑了所有动物。《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受乐神指引,伶伦终于取竹代骨,把不成曲调的音节编成了音律。笛乐自此从诱捕猎物和传递信号的杀伐使命中脱离,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开端。

交响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剧照2-郭新洋.jpg

图说:交响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剧照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场景一转来到明朝,笛乐也到了鼎盛的昆笛时期。一名女子舞着水袖从竹林深处显出了婀娜身影,伴着乐神和伶伦的合奏缠绵哼唱“袅晴丝”。“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雨点声起,一潇洒男子从侧面踱出,畅快吟出一曲《定风波》。笛乐终于酝酿出中华文明闪耀至今的艺术瑰宝——昆曲。

最后一幕名为“天籁”。作曲家郭文景的经典笛乐重奏作品《竹枝词》萦绕在翠竹林间,乐神款款而至,群鸟雀跃欢腾。风吹、叶动、鸟鸣、笛响,空灵的乐声将人们的灵魂从审美情趣中抽离,上升至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千年笛乐在中华民族灵魂中镌刻下高洁不屈的竹之风骨。交响乐与人声合唱也随后融入笛声之中,呈现出中国民乐包容多彩的姿态。

从骨笛到竹笛,《笛韵天籁》重现的不单是中国笛乐的演变,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延绵不绝的发展历史。

传承中国艺术

唐俊乔饰演的乐神,是穿梭四幕不同时代的线索,也是不断带给伶伦音乐启迪的“导师”。伶伦的扮演者魏思骏和众生灵的演员均是唐俊乔在上音竹笛专业的学生。剧里剧外的角色呼应,让唐俊乔充满了艺术传承的使命感。

交响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剧照-郭新洋.jpg

图说:交响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剧照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师承“笛王”陆春龄,唐俊乔是笛乐新一代的传承者。而当她向观众解释“中国竹笛已有八千年历史”时,却收获了大家惊讶的目光。“连中国观众都快忘记笛乐厚重的历史了,所以我必须做些事情。”《笛声天籁》由此而来。

中国笛乐可追溯的起源最早在八千年前。上世纪80年代,河南贾湖遗址先后出土了20多只具有八千年历史的骨笛。上海音乐学院复原团队经过对贾湖骨笛的精密测量与计算,用树脂合成材料和苦竹代进行复原,研制出与贾湖骨笛的音色极为相似但音准、音质更为精确丰满的仿制骨笛,让八千年前的音乐在《笛声天籁》中复活。

第三幕“竹韵”中竹笛演奏与昆曲唱腔交相辉映,浓重的中国古典音乐之美感染了台下所有人。这一幕选择以明朝昆曲为题,是因为昆曲成型的基础是昆笛伴奏,明朝昆曲大放异彩的时期,也是竹笛音乐最辉煌的时期。

凭借千年前的骨笛声、百年前的昆笛调,《笛声天籁》重新唤起中国观众对民族音乐的记忆。

交响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剧照5-郭新洋.jpg

图说:交响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剧照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但笛乐的传承不只是铭记,更需前行。唐俊乔与西方交响乐合作的竹笛协奏曲《愁空山》成为了中国竹笛里程碑式的作品;她为电影《卧虎藏龙》录制的配乐也将中国笛乐带向国际舞台,受到广泛好评;教学中,唐俊乔也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用中国竹笛吹出西方半音阶的技巧,以适应不同作品的要求。创作《笛声天籁》时,唐俊乔汇总创作经验,将交响乐、昆曲、民乐、戏剧、多媒体等更多艺术形式跨界糅合在一起,让观众对竹笛的单一印象得到了改变。作为首创的以竹笛为主的器乐剧,《笛声天籁》甚至没有加入一句台词来辅助表演,单凭笛声变化便让剧情深入人心。竹笛在新一代笛乐人手中已经成为极具表现力和融合力的民族乐器。

“既要立足传统,也要放眼世界。”唐俊乔等中国笛乐的一代传承人其实并非剧中的乐神,而更像接受乐神指引而前进的伶伦。剧中神明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对文明和美的不懈追求。历史的长河中,正是这不懈的追求引领着笛乐在内的中华文化愈发绚烂璀璨。(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吴旭颖)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