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在现场 > 正文

杂技也可以讲故事,《上海大世界》演绎海派杂技人的家国梦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赵玥     作者:赵玥     编辑:沈毓烨     2018-12-12 11:42 | |

杂技,总因其炫目的技巧让人着迷,其实它也可以拥有内在美。昨晚,大型海派杂技剧《上海大世界》在云峰剧院首演,出品方上海马戏城有限公司首次邀请戏剧编导加盟创作,作品以一对海派杂技艺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时代大背景下海派杂技的发展历史,演绎出海派杂技人的家国情怀及艺术追求。

图说:大世界中心舞台演出——滚杯 主办方供图

与以往杂技演出模糊的人物设定与情节不同,《上海大世界》以满头白发的董润年坐在轮椅上回眸往事说起,他手中的怀表仿佛是一个时光机,带着他回到与女主角樊梦瑶青梅竹马的童年时光。伴随着“栀子花、白兰花”的叫卖声,上世纪20年代城隍庙的热闹景象展现在眼前,少年董润年是“董家班”杂技班主的得意门生,下了场的董润年却悄悄为另一个班子的樊梦瑶喝彩……故事跨度从1917年大世界始建一直跨越到2018年,随着时代的发展,舞台上呈现的杂技花样也从传统逐步走向现代。

舞台上的每一幕布景都是一幅画,每一次的场景变幻都是上海这座城市发展和变化的缩影。从城隍庙的顶缸、百乐门的集体造型、徐家汇天主教堂里的双人吊子,到枪林弹雨下的大跳板、海关大楼下的载歌载舞,既符合时代特色,又能看到当时主流杂技的样貌。新世纪的飞车走壁中,硕大的球形筒壁化作投影幕布,显现出多年来上海的光影变迁和如今的现代化成果。

图说:老上海城隍庙“董家班”演出——顶缸 主办方供图

《上海大世界》深度挖掘上海厚重的革命历史和红色基因,将抗战、地下党、四行仓库、石库门等红色基因串联起来,利用海派杂技让红色文化活了起来,讴歌一代代杂技艺术家为实现“中国梦”理想而不断追求卓越、攀登艺术高峰的精神。为了更好地推动文旅融合,作品既具有海派特色,又很有“国际范”。序幕的一段资料影片,旁白采用了上海话和英文,既可以在上海演给外国人看,也便于团队将来到国际舞台上展示。首演现场,已经有不少国外旅行团走进剧院。(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