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在现场 > 正文

《叶甫盖尼·奥涅金》昨首演,这出诞生于百年前的歌剧有何魅力?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江妍     2019-09-12 13:48 | |

   昨晚,为了柴可夫斯基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上海大剧院的首演,当天专程从北京赶到上海观看演出的观众郭先生告诉记者,拥有百年历史的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以下简称斯坦尼剧院)上演《叶甫盖尼·奥涅金》已百年,他就是想细瞧这部诞生于百年前的歌剧在当下如何演绎。而以一部歌剧作为新演出季的开幕大戏,也成为上海大剧院延续多年的传统。

剧照-郭新洋.jpg

图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剧照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爱、死亡与梦幻


   普希金在19世纪30年代写就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诗体小说,笔下的彼得堡贵族青年奥涅金,厌倦了上流社会生活来到乡村,期待改变,到头来却无所事事、苦闷彷徨,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的人”的典型。柴可夫斯基将这个故事谱写成了一部伟大歌剧,不仅遵循原著人物性格,也十分注意挖掘普希金文字里蕴藏的深厚诗意,尤其凸显那些在他看来“能进入人灵魂深处的东西”。因此,这一版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对于文学性的强调十分明显,歌词大量采用了原诗,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心理转折合理,是一出真正的完整的“剧”。

剧照2-郭新洋.jpg

图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剧照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爱、死亡与梦幻,或者更能概括这部歌剧——人们因为偶然的小事决斗而死;爱变成了名利场上角逐的征服欲与好胜心;奥涅金、连斯基、奥尔加、塔季扬娜四人白色雕像的反复出场将人物形象定格,美是纯洁而静穆的;色调单纯的舞台,在转瞬间变幻成灯光璀璨裙袂飞扬的交际场……


冷与热


   每一个角色在剧中的情感迸发都是热力四溅的——在那个时代堪称热烈奔放大胆恣意的少女情书;为了争夺爱情与维护荣誉,不惜在一声枪响后结束生命;又在倦游之后的重逢时刻,疯狂表白。然而于舞台,却是一个异常“寒冷”的奥涅金表达——舞台上没有一刻出现过刺眼而鲜艳的颜色,即使欢快的舞池里跃动的,也是大地泥土般温润的色调。伫立在花园里的雕像,体态虽然丰腴,脸上却满是惊恐之色。

剧照4-郭新洋.jpg

图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剧照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代表俄罗斯的八根圆柱等距离排列,它们在黑白两色间转换,当转到白色,则意味着富丽堂皇、觥筹交错的热闹舞会;一旦转入黑色那面,则意味着窗外冰冷的雪地,幽暗的森林,无垠又无法控制的黑暗空间。时而,圆柱体会随着主人公的心思转换呈现出微微倾斜之态,可以将之想象为荒野中伫立的各种树干,也可以将之视作为郊外的平民之屋。

   在摈弃了恢宏灿烂的传统舞台布局之后,冷静的舞台将观众的注意力聚焦在主人公内心的表达、挣扎与忧虑,感受柴可夫斯基真正想要表达的理念。(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