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令TPP面临无法生效的窘境 图GJ
应太平洋联盟轮值主席国智利邀请,中国政府拉美事务特别代表殷恒民大使将率团出席14日至15日在智利举行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高级别对话会。这次会议引起广泛关注,中国代表赴智利参加这次会议引起热议。
此前有外媒将这次会议误读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会议”,并误认为这是中国将加入TPP的一个信号。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此次会议并非TPP会议。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伊始便宣布美国退出TPP,区域贸易合作为此面临新的挑战,相关国家开始努力寻求新的贸易合作途径。分析人士认为,在智利举行的这一会议将增强相关国家的互动,彰显拉美国家与亚太地区加强合作的意愿。
此次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高级别对话会将谈些什么?中国对TPP持何立场?有无变化?中国对这次会议有何期待?
这次会议谈了些什么
面对多重困难,拉美国家已将目光转向更广阔的亚太地区,希望通过更好的经贸合作为其找到经济增长新引擎,实现经济平稳发展。智利适时举行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高级别对话会,体现出拉美国家加强与亚太地区融合发展的愿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3日说:“这次会议是太平洋联盟与亚太国家关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别会议,将就亚太区域合作下步工作广泛交换意见,并不是部分媒体所说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会议。”
TPP最初由智利、新加坡、新西兰、文莱于2005年发起,后又有几国陆续加入。2015年10月,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新西兰、智利、墨西哥和秘鲁结束谈判,达成协定。2016年2月,12国正式签署协定文本。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就职后,签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国退出TPP。由于TPP生效需要获得至少6个成员国批准,而且它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和要占成员国总体GDP85%以上,而美国自己就占了12国GDP的60%。所以,美国退出后,TPP面临无法正式生效的窘境。
中国对TPP立场无变化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就TPP问题表达中方立场,指出中方对有利于促进亚太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的贸易安排原则上均持开放态度。同时,中方主张有关自贸安排之间应该相互促进,防止出现“碎片化”,更不应将经贸安排政治化。
去年11月特朗普称美将退出TPP后,一些TPP成员表示希望中国加入。还有媒体认为,美国退出TPP将把亚太经贸事务的主导权拱手让给中国。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说,亚太地区自贸安排不应被政治化,希望各方不要过多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去考量和解读自贸安排。耿爽表示:“对于所谓主导权,我们始终认为,亚太地区的事应由亚太各国商量着办,而不是由某一家说了算。亚太地区经贸规则应由有关各方通过平等协商共同确定。”
华春莹13日重申:“在TPP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没有变化。”
中国对这次会议有何期待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域各方正不断努力,以促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达成和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建立,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对于此次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高级别对话会,中方希望会议能够为推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建设亚太开放型经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作出贡献。
分析人士认为,长期以来,拉美国家对北美尤其是美国的经济依赖程度较高,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以来推出的移民和贸易等相关举措对拉美经济构成较大挑战。这次会议体现出拉美国家加强与亚太地区融合发展的愿望。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