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环球 > 正文

环球社会|印度女子警局:反性暴力先锋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杜雨敖     2018-06-14 16:55 | |

女子警察局,即全部警员都由女性组成的警察局,在世界其他地方也许很难见到,但在当下的印度,这样的女子警局已越来越多。

图说:斋浦尔女警小队在街头巡逻 图GJ

女性思考自我保护

近日,印度西北部城市斋浦尔的女子警察局收到一名年轻女性的投诉,她说,丈夫醉酒后时常在家施暴。在警局的传单寄到她家中后,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没过几天,这名女子主动来警局取消了投诉,一同前来的丈夫在女警官面前表达了愧疚与悔改之意。

女子警局的成立,给予更多印度女性走出家门,勇敢表达自己不幸遭遇的机会,让她们在性暴力与性骚扰面前敢于说“不”。

据统计,印度每20分钟就有1名女性被强奸。2012年12月16日,印度新德里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公交车轮奸案,23岁的乔蒂与朋友看完电影后搭乘一辆私营公交车,上车后乔蒂的朋友被群殴,而她被带到后排,遭到6名男性的殴打与轮奸,随后不治身亡。恶性强奸杀人事件激起民愤,印度爆发了多次抗议性暴力的游行。

这样一起极为恶劣的案件,一方面令世人的眼光更加关注印度的强奸案,另一方面又仿佛打破了印度社会的某种枷锁,之后各种女性主导的反性暴力与性骚扰的行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伴随着这些行动,印度女性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该如何保护自己?

“粉红之城”开创先河

坦维·塔沃是斋浦尔的一名女大学生,过去她前往学校的路途并不轻松。“总是有各种各样奇怪的男人在公交车上对你评头论足,走到学校门口时,还有一些男生会一直看着你。”这样的事在当地似乎司空见惯。

这种让人不安的状况近来有所改善,斋浦尔警方成立了一支全部由女性组成的警察部队。女警小队通常由2位女警搭档,骑着摩托在城市中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巡逻,其中就包括塔沃所在大学的校门口。

“当这些女警在附近时,我们感到更安全和自由,尽管某些时候女警不在时,那些男生仍然会出现,但总的来说这样的行动是积极有效的。”塔沃和她的同学说。

斋浦尔以“粉红之城”而得名,这支28人组成的女警小队在印度开创了先河,这只是当下印度社会采取行动保护女性,反抗性暴力事件表现之一。设立这些由女性组成的警局,目的在于让那些平时不敢向外界表达遭受性暴力的女性,在面对女警官时能够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吐露自己的不幸。

新德里一名负责警察改革方案的协调员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增加全国的女警数量。现在印度警察中,女警只占不到10%,这样的比重让无论是女性警察局还是女警巡逻队看起来都像是‘表面工作’。我们应该增加女性警力,让她们能够从事所有警察能做的事情。”

图说:印度女警官与所属辖区妇女交谈 图 GJ

男权思想根深蒂固

增加女警数量,直至男女警察比例相当,意味着让更多女性来保护其他女性。

“保卫斋浦尔女性”组织的领导者帕梅查说:“目前在我们国家,男孩子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与女性正确相处,我们必须要让他们明白现实的严峻情况。然而,这一点上我们的努力还远不够。”

联合国犯罪统计显示,警方报告中的印度强奸案案发率并不高,因为该统计只针对“记录在案的案件”,意味着没有报案的强奸案不在统计范围内,而根据其他调查,印度大部分强奸事件都没有报案。

“耻辱”、“处女情结”与“家族荣誉”等字眼,成为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在现实中的写照,也是印度受害女性走进警察局的路上面临的最大障碍。

印度女警卡摩尔·谢科瓦特放弃大学教师的工作投身警局,在她看来,新德里轮奸案发生后,5年来的各种反性暴力宣传活动以及成立女警小队这样的行动,还远不足以让印度社会发生根本改变,“我们需要时刻谨记,我们当下所处的还是一个非常传统、保守、变革速度非常缓慢的社会。”王仲昀

相关链接:《印度的女儿》禁播引发争议

新德里公交车轮奸案发生后,英国广播公司(BBC)2015年拍摄了一部名为《印度的女儿》的纪录片。

纪录片导演莱斯利·尤德文表示,在长达16小时的采访中,轮奸案罪犯之一穆凯什不仅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悔意,还说出了让世人大跌眼镜的话:“一个巴掌拍不响,正常的女性不会在晚上9时出门。”

自己犯下恶劣的罪行,却归咎于受害女性的“不自重”,正是印度男权思想影响下产生的“强奸文化”典型表现。英国《每日电讯报》说:“这部纪录片展现的场景令人不寒而栗。”

穆凯什这些毫无悔过之意的言论,在印度国内掀起了舆论风暴。印度内政部部长拉结纳特抨击穆凯什的嚣张言论是“对女性的侮辱”。

随后,《印度的女儿》在印度被禁播,但印度一些议员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因为在印度,还有很多男人有着与罪犯一样的想法。受害人乔蒂的父亲表示,他认为所有人都应该看看这部纪录片。“如果一个男人在监狱中都能说出这样的话,那么不难想象如果他获得自由,还会做出什么来。”他将这部纪录片形容为“残酷的真相”。

在印度,强奸案多发有多方面的原因,男女不平等、经济发展悬殊过大、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不断摧残着印度妇女的身心。

《印度的女儿》再度揭开了印度社会的伤疤,而这种揭示的方式本身所引发的争议,也成为了新的伤痛。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