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环球 > 正文

新民环球 | 面对传染病,人类准备好了吗?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顾莹颖     2018-09-20 15:19 | |

100年前,一场流感病毒大爆发,在两年里带走了大约1亿人的生命,占当时全球总人口的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伤亡更加惨重,史称“西班牙大流感”。当时,病毒的源头来自美国堪萨斯州哈斯卡尔郡的一座军营,并迅速扩散至欧洲各国与中国等地。那次传染病大爆发是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让世界见识了流行性传染病的巨大危害性。

今年是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100周年纪念日,人类开始反思自身应对传染病的能力。毕竟,在这100年间,大规模传染病爆发接二连三,甚至遵循着一定的周期规律。如此看来,下一次疫情爆发并不遥远,而人类是否做好了十足的准备?

面对疾病

人类无比脆弱

在这100年里,令人类恐惧的流行性传染病大爆发不止一次。

1995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收到了一则消息: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以东大约400公里的城市基奎特爆发大规模的出血性流感疫情,一下子感染了315人,其中254人死亡。而最近一次埃博拉疫情爆发是2014年的西非埃博拉疫情,导致2.8万人感染,其中至少有1.1万人死亡。

而数据统计显示,在过去30年,全世界每年都会出现一种新型传染病。从中东呼吸综合征,到尼帕和亨德拉,病毒的种类层出不穷,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它们如同暗流一般涌动着,只要人类稍不注意,就会被它吞噬。

科学家认为,藏匿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体内的病毒中,有60万到80万种对人类有潜在威胁。科学工作者试图在禽类牧场、兽肉市场等人畜接触最频繁的地方对这几十万种病毒进行一一甄别,但要对下一次传染病大爆发进行精确分析难上加难。比如,寨卡病毒早在1947年就为人们所知,但还是在2015至2016年间席卷了美洲大陆。而人类,似乎需要时不时地提醒才能保持对传染性疾病的警惕和敬畏。

 图说:这张上过色、拍摄于二十世纪初的老照片向世人生动再现了一九一八年西班牙大流感给人们留下的恐怖回忆。东方IC

美国政府

常砍医疗预算

在美国国家健康卫生协会,坐落着全球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美国疾控预防中心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在疫苗接种覆盖率方面,美国也处于领先地位……诸如此类的信息会使许多人认为,美国已经为下一次疫情的爆发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然而,事实却是,美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和基础设施在面对大规模疫情爆发时的脆弱程度令人深感不安。

首先,美国的医疗物资储备建立在一个刚刚好的市场供需关系平衡点上。医疗物资库存长期处于恰好够用的状态,就连关键物资也是根据订单数量生产的,库存长期维持较低水平。比如,美国的大多数医疗输液袋都产于波多黎各,所以当飓风“玛丽亚”2017年席卷波多黎各时,美国立刻陷入输液袋供给荒。许多医院被迫使用针筒注射器进行生理盐水的注射,这继而又使针筒注射器供不应求。而美国大多数常用药物的供给则依赖着一条条狭长的供给链,其中包括大洋彼岸的中国和印度等地。这一条条细长脆弱的供应链,在大规模爆发的疫情面前,可谓不堪一击。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豪姆说:“每年这个供应系统都在不停缩水,变得越来越细长、脆弱。这也意味着只要稍有不慎,整个链条就会断裂,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不论是富有还是相对贫穷的国家,在大规模疫情面前总是显得很“健忘”。美国亦是如此,尤其是在近些年:公共卫生项目缺钱;医院资金除支持日常运营之外也捉襟见肘;医疗方面的关键预算还经常被政府砍掉……种种例子都指向一个问题:下一次流行性传染病大爆发,美国真的准备好了吗?

比尔·盖茨基金会长期研究流行性传染病模型。在一次采访中,比尔·盖茨表示,根据最近的数据模拟,如今一次严重的流感大爆发,可以在短短250天内带走全球范围内3300万人的生命。说到这里,比尔·盖茨似乎已经没有了他标志性的乐观主义态度,取而代之的是忧虑。“这次很遗憾,我给人们带来的是个坏消息。”采访结束,比尔·盖茨对记者说,“兄弟,我们真的没有做好准备迎接这种挑战。”

图说:2009年,美国家长带孩子接种H1N1流感疫苗。然而,疫苗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人们需要排四五个小时才能打上疫苗。视觉中国

全球监控

依然防不胜防

在所有传染病中,流感被认为是最具有威胁性的一种。流感的种类能不断翻新,有时通过基因上的微小改变,有时则通过重新排列组合。流感总能不断给人类制造新的麻烦。即使在没有传染病大爆发的阶段,这些流感病毒的变种还是能够带走全球50万人的性命。有时,某个个体的一次重感冒,瞬间就会演变成一场“大屠杀”的幕后凶手。

正因为流感病毒的变化多样,流感疫苗必须每年进行对应的更新才能跟上流感病毒的变化速度。美国政府在防控流感方面投入巨大。在美国境内建立起的全球流感监测网络会实时收集医生和护士有关疑似新型流感的报告,以及医学实验室发来的最新实验数据和结果,并将所有信息传回到美国疾控预防中心,后者正是这张全球大网的中心。

按理说有了这么一张大网,美国人心里的石头早就应该放下了。然而,10年前的例子却让人感到担忧。2009年,当美国疾控预防中心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亚洲爆发的H5N1型流感上时,一种早已被人类熟知的流感病毒却悄悄溜进了美国人的后院,它就是H1N1——100年前制造了西班牙大流感的病毒。正当所有人都认为H5N1是最有可能引发下一次传染病大爆发的病毒时,H1N1却在墨西哥通过家猪传染给人类,并于2009年年初在美国多地引发集体感染。而那张全球流感监测网却一直等到当年的4月中旬才意识到这是一次流感的爆发。

这一切说明,流行性传染病的“防火墙”面临实战时依旧脆弱。而这第一道防线的“失职”直接导致了2009年美国H1N1流感大爆发。当年4月至12月,H1N1流感致使美国国内大约1万人死亡。可以说,当威胁性强的流行性传染病一旦开始传播,防治它的难度便直线上升。而要克服流行性传染病,必须要在大规模传播开始前就对其进行确认并做好十全的准备。

做好应对流行性传染病大爆发的准备,最终依靠的是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忙碌的医生在看到不寻常的病症时,没有选择一带而过,而是深入考究;护士在接待疑似病人时,认真负责地记录病人的近期旅行史;医院设置好可以随时将病人隔离的病房;库房中防护面罩的储备充足;保证医疗方面的政府财政预算……这一个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事,却能在关键时刻决定一条条生命的去留。“这是一根链条,只要有一环不够扎实,那么整个链条都会断开。所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美国过敏性和传染性疾病协会会长安东尼·斐契说。

传染病这个无形杀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撕碎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沟通。它是对一个国家的综合考验,考验着国家凝聚力、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等。面对大规模爆发的疫情,全球化的意义就在于各个国家之间的互相扶持与合作。如果目光短浅地认为只要将自己的国家隔离开来就能避免疫情的入侵,那么只会受到惨痛的教训。

文/王康宁

相关链接>>

全球化进程助推病毒传播

1948年,第一支流感疫苗问世,盘尼西林开始量产。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乔治·马歇尔随即宣布战胜流行性传染病指日可待。

1962年,随着骨髓灰质炎疫苗问世,诺贝尔奖得主、病毒学家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公开宣称:“就像是在研究已经载入历史的一样东西,研究传染病已经失去了任何的意义。”

尽管人类想要相信这些论述,但事实并没有与这些观点相印证。人类进程中,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疾病总是随之而来,循环往复。一次次历史的骤变,也总能看到大规模传染病的身影:当欧洲人殖民美洲大陆,天花疫情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流感又搭上了顺风车……

人类历史上,社会的变化速度从来没有像当今社会如此迅速。100年前,世界人口是20亿,而如今这个数字已经攀升到76亿,并且大多数人都涌向城市。从2008年起,城市人口所占比例就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一半。

也正是在这一座座钢铁森林中,病原体能够以极快的速度进行传播,并且迅速发展出抗药性。正因如此,相比较1980年的数据,如今每10年的疫情爆发数量翻了3倍。

全球化进程也起到了助推病毒传播的作用,毕竟,光是飞机运载旅客的数量较40年前就翻了10倍。

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开始缓慢地在人群间传播,让当时的人们见识到了新型病毒的威力。截至目前,已有3500万左右的人死于艾滋。

然而,2003年SARS病毒突然出现,并以一种比艾滋快得多的速度在人与人之间疯狂传播。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SARS就扩散到了全球29个国家,感染了超过8000人。

这标志着病毒的新纪元已经到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病毒传播的地理屏障逐渐被扫除,而原本主要在本地传播的病毒现在成了赤裸裸的全球威胁。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