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环球 > 正文

环球论坛丨回首70年风雨中国外交再启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齐旭 杨一帆     作者:齐旭 杨一帆     编辑:杨一帆     2019-03-21 20:04 | |

在共和国过去的70年里,中国与其他各国关系经历过风雨,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如何从世界发展大势看待中外关系,如何在看到中国角色的自定位的同时看到角色的互定位,如何坚持原则又因时因地制宜,如何进一步夯实和拓展国家交往的基础?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外交70年之际,回顾并思考中国外交发展历程显得尤为必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美:“新陈代谢” 求同化异

40年前,一份《建交公报》为中美关系“破冰”,此后两国关系走过蜜月,也曾陷入低谷。但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旨在确保美国领先地位的“美国优先”被奉为正朔,中美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的说法再次被时常提及。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胡礼忠看来,中美关系正处于新旧并存的转型期。他在日前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外交70年’系列研讨会”上表示,一方面,传统的军事威胁、领土争端和非传统的恐怖袭击、跨国犯罪等旧问题经过长期的积淀空前凸显;另一方面,云存储、大数据等新技术颠覆了生产、生活、服务和消费方式,新问题萌发。“但新旧并存的同时还有新陈代谢。”胡礼忠强调,中美需要通过“新陈代谢”逐渐化解新旧问题,求同化异。

中日:总体成功 重回正轨

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年10月访华后,中日关系一改数年来的冷淡、重回正轨。今年6月习主席将出席G20大阪峰会,舆论也格外关注习主席届时是否会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

对于中日两国自1972年建交以来的关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吴寄南评价道:“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在中日建交以后,日本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吴寄南认为,中日两国为和平共处树立了典范。对于中日关系的未来,吴寄南认为除了坚持两分法、和为贵、求同存异和以史为鉴以外,也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推动两国国民感情的改善。

中印:机遇巨大 挑战并存

2月下旬,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交火让邻国再次为南亚的和平捏了把汗,而沙特王储穆罕默德为期6天的东亚之行,也凸显了中印这两个亚洲新兴大国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分量。但印度国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分歧、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交火,也考验着中印关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南亚和印度洋研究中心主任郭学堂较为乐观地认为对“中巴经济走廊”重要港口投下巨资的沙特王储的访问将是南亚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一个新标志:沙特等石油富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与南亚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紧密结合,或许将推进印巴政治对话,以及中国和南亚中东印度洋国家的经济合作,最终形成南亚和中东印度洋地缘经济带。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则相对谨慎,表示中印关系前景仍面临挑战,而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对立使印度对中巴加强合作感到不安。即便如此,林民旺依然指出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印合作呈现不少亮点:印度已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最大的受益者,几乎获得亚投行成立头两年约四分之一的贷款。此外,中印在金融、移动通讯等领域的合作也逐步加深。

   本报记者 齐旭 杨一帆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