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环球 > 正文

天降黄沙我能忍 天降大锅咱不背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杨一帆     编辑:梅璎迪     2021-03-17 11:03 | |

中国北方多地近来遭遇沙尘侵袭,据中国气象局判断,这是近十年来我国北方最强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已达到强沙尘暴天气级别。

缘起蒙古国的这场沙尘暴已经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但境外一些媒体趁机大肆炒作,要让中国“背锅”。

图说:3月14日沙尘暴中的蒙古国乌兰巴托。图片来源:新华社

大肆炒作“为黑而黑”

15日开始,与这场源自蒙古国的沙尘暴有关的图片在社交网络广为流传。

然而,抛开《纽约时报》、“德国之声”等长年佩戴有色眼镜的媒体不谈,在韩国,上至国家气象厅,下至各主流媒体,也毫不在意地声称“源自中国的沙尘暴”将恶化韩国空气质量,并纷纷做进标题。坦率地说,一些外国朋友不仅历史没学好,地理知识储备也堪忧。

记得三年前造访中蒙边境时,笔者曾目睹这样的奇观:同为一片草原,中国一侧绿意盎然,不远处的蒙古国一侧则一片赤黑。 边防战士介绍说,这是因为每年开春蒙古国牧民都要放火烧山,以便草地更茂盛地生长,而中国不仅对草场与森林精心保护,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密切监控火险隐患。

当然,蒙古国这种粗放式的放牧未必就与这次规模罕见的沙尘暴有直接联系,但至少说明,蒙古国对地表植被的保护远没有中国这么上心。其直接后果,就是蒙古国土地沙化日趋严重,沙尘暴日渐猖獗。

图说:蒙古沙漠已超过国土总面积的40%。图片来源:东方IC

蒙古国正需要帮助

资料表明,蒙古国近年来面临荒漠化威胁的国土已达总面积的76.8%,面临荒漠化的草场达90%,而真正的沙漠已经超过国土总面积的40%。除过度放牧外,全球变暖造成更严重的干旱和作为经济支柱之一的采矿业对地表的破坏,也是导致荒漠化加剧的重要原因。

作为直接后果,当裸露的地表遇上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蒙古国境内沙尘暴愈发频繁。有一项长期观察称,上世纪50年代蒙古国发生强沙尘暴的频率约为每年5次,但到上一个十年已经变成每年30次。另一项研究表明,上世纪60年代蒙古国每年约有20天发生沙尘暴,到上一个十年则急速增长到约100天。

在此次沙尘暴袭击中国北方并引起世界关注前,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尤其是该国东南部已经被狂风沙暴笼罩。有些地区最大风力超过每秒30米,堪比12级台风。

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15日17时通报,两天来的强沙尘暴和暴风雪致死人数已上升至10人,另有11人处于失踪状态。强沙尘暴还导致上百处房屋、蒙古包和栅栏被摧毁,数千头牲畜走失。

然而,在世界诸多媒体报道中,仿佛只有中国的天空才是漫天黄沙,对真正需要帮助的蒙古国却视而不见,妥妥的“为黑而黑”。

图说:中国甘肃民众在沙漠植树造林。图片来源:东方IC

携手推进环境治理

很多事情可以被国界框定,比如国籍、护照;但还有很多存在是超越国界的,比如环保问题,其中就包括沙尘暴。

一些声音刻意借此次沙尘暴贬低中国绿化环保成就,但事实胜于雄辩,毕竟连美国宇航局数据都承认,2000年以来全球绿叶面积增加的5%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国内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北方共发生43次沙尘天气,其中沙尘暴天气12次,较“十二五”期间减少29%。中国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目共睹。

但是,中国的林再多,也挡不住世界的沙。比如,蒙古国是不是该把位于它南戈壁省的奥尤陶勒盖铜金矿关停呢?要知道,这个由澳大利亚力拓公司控股开采的矿区,每月仅耗水就达10亿加仑,对生态的破坏难以想象。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6日指出,据中国监测机构分析,此次沙尘天气源自中国境外,中国只是途经站。中国舆论没有因为蒙古国可能是上一站而加以指责,各方都应该以科学和建设性的态度看待相关问题,正面引导舆论,避免不必要的炒作和扣帽子。

赵立坚强调,中国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此次沙尘天气说明本地区在环境治理合作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中国愿同各邻国和国际社会一道,携手推进本地区和全球环境治理保护,为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天降黄沙我能忍,天降大锅,咱不背。

本报记者 杨一帆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