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 | 长三角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方翔     作者:方翔     编辑:吕倩雯     2018-06-05 14:13 | |

孙绍波/画

方翔/文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长三角携手同进。

6月1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长三角合作掀开新的篇章。就在第二天,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六次工作会议暨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三次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强调,在区域合作、协调发展大势之下,长三角将进一步加强环境领域的联防联控,加码推进大气和水的协作治理。

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长三角这个“超级经济区”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三省一市政府充分意识到,只有守住了绿水青山,才能造就金山银山。

同享一片天、共饮一江水,环境治理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更不能以邻为壑,而必须打破地域界限,深度合作,才能有效地防治污染、捍卫生态。如果各方不当作一个整体来解决环保问题,谁都无法独善其身。三省一市的经验充分说明了携手共治的重要性。

四年前,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2016年12月,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四次会议暨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组建了由三省一市政府和12个国家部委组成的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由此,大气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在长三角全面形成。

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显示,去年长三角地区全年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74.8%;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PM10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同时,权威数据显示,去年长三角25座城市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34.3%,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改善目标。

长三角区域环境治理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但因为三省一市工业化程度高,人流物流密集,环保的压力也是很大。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下,必须将环境治理的协作内容逐步扩大,协作方式日趋多样,协作机制不断完善。

据有关部门介绍,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包括上海在内长三角的6个空气质量监测超级站和12个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监测仪器,实现了实时共享和联网。长三角水环境联防联治已经建立了多项专项合作,对不少上海市民来说,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河里水葫芦少了许多。

有专家指出,联防联控没有什么特别的“招式”,区域治污要按照统一的规定标准,严格执行。为了使区域内空气重污染预警的启动标准、相应力度等实现相对统一,今年,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即将牵头制定“长三角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联动方案”。与之衔接,上海市环保局昨天发布的《上海市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2018版)》中也增加了“重大活动保障期间,根据国家和长三角区域联动的要求,按程序启动相应等级的预警”的提法。有了同一把标尺,长三角各城市就能“步调一致”,同步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尽可能减少重污染天气的影响。

既要抱团治污,也要加强执法。面对长江流域屡次发生的非法转移、倾倒和填埋固体废物案件,各地各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日前,三省一市签署长三角地区实施环保领域信用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未来,长三角将在环保失信行为的评判标准互认、数据归集共享机制建立、联合奖惩措施落地等方面加强合作,统一的环保失信“黑名单”即将形成。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把“美丽”列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长三角区域软实力的体现,也是长三角整体竞争力的体现。以更严要求、更高标准在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树立标杆,长三角将携起手来,共同守护美丽中国的碧水蓝天。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