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战台风“防、抗、救”缺一不可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方翔     作者:方翔     编辑:黄佳琪     2018-07-20 13:12 | |

孙绍波/画

方翔/文

今天一早,上海的天空依旧是蓝天白云的“标配”。然而在本周末,第10号台风“安比”就将“气势汹汹”奔袭而来。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22日前后,本市将出现严重风雨天气。

近年来,虽然气象部门预测过不少台风将袭击申城,但结果大都是“擦肩而过”,以至于网上已经将此归结于“魔都结界”。因而,当有台风侵入我国,有可能途经上海的时候,有些人总是很淡定,“慌什么,魔都有结界。”

对此,气象专家是这么解释的:和浙江、福建长长的海岸线相比,上海只是一个“点”,从概率上来说,这个“点”被台风“投中”的几率很小。此外,上海是平原地形,不利于台风气流的抬升。然而,当我们翻开历史,却可以发现,只要台风在上海登陆,或者影响到上海,都给上海的社会生产、居民生活和城市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

据气象资料记载:在1989年,第13号台风于8月3日至5日登陆上海川沙,暴雨高潮同时袭击,郊区农田积水数万亩,倒损房屋、棚舍300余间,吹倒树木数百棵,部分海塘圩堤损坏。

即使不是在上海登陆,也有可能造成不小的影响。像2005年第15号台风“卡努”、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等登陆浙闽后再袭上海最为凶狠,并对申城带来较严重的风雨影响;此外,登陆浙闽后转向北上从西侧经过也不可小觑,例如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等等,因而对于此次台风“安比”,我们绝不可以有任何的掉以轻心。

要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劳民伤财”、不怕十防九空,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这是近期市委、市政府领导在谈及防汛防台工作时着重强调的。我们决不能因为近几年上海多次出现台风形势严峻但最终未出现严重汛情和灾情而产生侥幸麻痹思想。

防汛防台,首先就要突出一个“防”字。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近年来,上海防汛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实现互联互通、实时监测、智能调度。实时水位、实时雨量、气象信息、台风信息、卫星云图等实时信息可以一目了然。面对台风“安比”,第一时间发布监测信息,确保各项防范和抢险措施落实到位、发挥作用、保障安全,意义十分重大。

防范,只能在“未然”之时。一旦台风对于上海产生影响,那就要用好“抗”的措施。2012年“造访”上海的台风“海葵”,带来了129.0毫米的降水量;2005年台风“麦莎”则带来了127.1毫米的降水量。据气象部门预测,此次台风“安比”也是“来者不善”,可能是个庞大的“水台风”,有关部门也在加紧做好排水、交通组织等工作,只要我们手中有招,就可以临阵不乱、从容不迫。

把台风可能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少,做好“救”的准备也是重中之重。记得2011年,“梅花”台风来袭时,上海安全撤离转移31.2万人,创下防汛史上单次台风转移人数之最。2012年“海葵”台风来临前,上海及时转移撤离一线海塘外作业施工人员、危棚简屋、工地临房和居家船只内人员,最大程度地避免减少人身伤害。此次,除了做好相关人员转移、撤离、安置的各项准备工作之外,有关部门也通过不同渠道及时、准确、广泛地发布防汛防台相关信息,进一步提升社会和市民避险自救能力。

全力以赴,科学防台;以人为本,防灾避灾。现有的技术手段,虽然不能让我们消除台风影响,但是通过及时了解台风最新动态,以及对于上海的风雨影响,加上各级防汛措施及时跟上,就一定能让台风对于申城的影响降到最小。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