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惊喜!月球背面闪出“中国风景”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健     作者:吴健     编辑:杜雨敖     2019-01-03 16:17 | |

图说:1月3日11时40分,嫦娥四号着陆器获取了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这是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拍摄的第一张图片。国家航天局图

月球表面,普通人的正常感受是“阴晴圆缺”,有赖望远镜或卫星照片观察的科学家则见惯了“坑坑洼洼”,可要论及月球背面— —人类“目力不及之地”,人类似乎有些莫衷一是。昨天,随着我国第一座深空测控站——佳木斯站的精准控制,以近乎每秒1700米速度环月飞行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稳稳站到月球背面,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成功实施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

图说:我国第一座深空测控站——佳木斯站  解放军报图

中国不再是“太空老三”

从未有人想到在月球背面着陆,主要是因为通信困难,但科技的进步是巨大的。停留在月球的背面会使来自地球的衍射无线电信号受阻,因此宇宙电台的想法是前所未有的。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实现最终月球采样返回之前的关键过渡一步,嫦娥四号不负重托,将利用携带的荷兰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聆听遥远宇宙的声音;利用德国研制的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勘探”深埋月下的“矿藏”;还将利用瑞典研制的中性原子探测仪,测量太阳风粒子在月表的作用。此外,嫦娥四号还搭载有一项由重庆大学牵头研制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在荒凉月表上培育唯一的生命。这些通过国际合作的形式,以技术指标先进性、科学目标创新性为原则,面向全球征集产生的科学载荷,不仅体现了各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优势,还凸显了我国探月工程开放合作的理念。

与此同时,嫦娥四号的第一组件于2018年6月发射升空,它是一颗定位在距离月球背面6万公里处的中继卫星,而且将提供地球与月球背面的通信。建立起这一连接,使中国完成该计划的第二部分——向月球背面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是以前从未有人尝试过的事情。太空分析人士布赖恩·哈维说:“中国正在通过技术上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开拓新的领域。”

中国的探月工程始于2007年,嫦娥一号仅是其首颗绕月人造卫星。2010年,嫦娥二号也进入了月球轨道,随后开始在太阳系内飞行,并于2012年与“图塔蒂斯”小行星擦身而过,这成为其太阳系之旅的高潮。2013年,嫦娥三号计划成功部署了玉兔号月球车,这是1976年以来的首次月球“软着陆”,当时成为媒体的头条新闻。到目前为止,中国所做的一切,令世界印象深刻的不仅是追赶上美国和俄罗斯取得的成就,更在乎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所达到的“人类首次”。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瓦西里·卡申坦言,嫦娥系列的成功,“宣告中国不再是(美俄之后的)太空老三”。

新的“驱动器”

从嫦娥工程推广开去,中国现有航天事业无论已落实的项目还是正在攻关方向来看,都达到令人羡慕的程度。从整体看,中国视航天领域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新驱动器之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斯蒂芬·江认为,谈论一国航天领先地位时,通常是依据两个标准:航天发射的数量和近地轨道的载人飞行。就这两个标准而言,中国对美俄老牌航天大国而言实在是“后生可畏”。中国拥有11位到过太空的航天员、两个空间实验室、“玉兔”月球车、搜寻地外生命的巨型天文望远镜等等。中国共有超过180颗卫星(美国576颗、俄罗斯约140颗),包括20多颗北斗导航系统卫星。该系统类似于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中国航天工业成功的秘密在于大手笔投入、坚持不懈以及积极对外技术。

图说: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解放军报图

中国的太空时代始于1956年。其首颗卫星发射于1970年,中国也因此成为了当年的世界第五号太空强国。那段时期是太空开发的黄金年代。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行首次载人太空飞行,那一天已成为中国的节日。在往年的这个日子,中国人用游行和焰火表达喜悦,一些餐馆和小吃店还为客人免单。中国人对于太空开发计划的乐观情绪与上世纪60年代初的苏联人有些相似。中国的计划极其宏伟,包括建造轨道空间站、发射探测器研究火星和月球并派航天员造访月球。这些不仅仅是口号。早在2010年,中国就披露了载人登月计划,中国还计划于2025年在月球建造天文观测台。中国近年来也多次表示将派人前往火星。中国正围绕这些目标对航天员进行着认真的培训。2015年,中国宣布开始实施名为“中国制造2025”的十年计划。其基础是通过高科技实现国家工业现代化。众所周知,航天业是带动广泛的科技部门提升的最重要驱动力之一。

俄航天科学院通讯院士尤里·卡拉什注意到,中国航天工业主要集中于两大集团——航天科技(CASC)和航天科工(CASIC),前者是液体燃料火箭和航天器的主要终端生产商,后者努力凭借在固体燃料火箭技术优势跻身国际市场。这种强悍的物质基础,对中国载人航天和航天科研计划起到助推作用。中国在上世纪启动的“921载人航天工程”,该工程首先作为振兴国家航天工业及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催化剂。卡拉什称,火箭及航天领域总体上是中国制造业最先进、最顺利的发展方向之一,中国人在该领域自主创新的能力超过了航空工业等许多其他领域。

中国航天计划的特点是故障率极低。中国在这方面近年来不仅超过了俄罗斯,还优于美国。中国的长征-3B/C、长征-4(A/B/C)、长征-2F、长征-2D等几个主流火箭型号的发射成功率为96%-100%。至于关乎国家形象的载人航天计划,就更加谨慎了。中国新型长征-5大功率运载火箭预计能将重达25吨的物资运送到地球低轨道,在那之前,中国人通过发射“天宫”系列缩微版空间站的方式努力解决所有技术问题。航天计划的另两个重要方向是探索月球和火星,但关于航天员登陆月球和火星的最终决定尚未做出。

新民晚报记者 吴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