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 | 老建筑的可持续保护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姚丽萍     作者:姚丽萍     编辑:黄佳琪     2019-01-11 13:40 | |

孙绍波/画

姚丽萍/文

3年前,这面破裂的墙,可以伸进一只拳头;现在,两只;以后,台风季节若再来几趟大风雨,不堪设想。

这面破裂的墙,长在一处老建筑上。这处老建筑,是233处受损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中的一处。目前,申城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中有233处不同程度受损,其中,10处受损严重,受损老建筑多为非公产权。

16年前,在全国各地大拆大建的风潮中,申城老建筑保护地方立法从无到有,推动保护观念变革,抢救了一批老建筑。16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制度供给,无论是公有产权还是非公产权,老建筑如何才能得到一视同仁的可持续保护?

233处损毁修缮不力,多为非公产权,为何?原因在于:一方面,依据现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条例》,由产权人承担建筑的保护、修缮、组织抢险等责任,但现实中,如果产权非公,往往会牵涉一大家子海内海外众多人口,产权人因为产权情况复杂拒不履行法定责任,房管部门无法采用强制措施,修缮进展迟缓,损坏却是加速度。另一方面,即便产权人愿意履行修缮义务,却无力承担巨大费用,而非公产权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不在各级财政的法定预算科目当中,难以得到财政资金补贴。

老建筑,特别是非公老建筑年久失修受损的背后,既有资金短缺,也有政策缺失、监管缺位,亟需制度供给创新,切实防止城市历史文脉流失。

一个关键问题是:非公优秀历史建筑,财政出资修缮保护,可否进入法定规范;在财政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可行保护路径?

几年前,重庆市的老建筑保护新政,很让全国各地文保同行艳羡。在重庆,优秀历史建筑,产权无论公有还是非公,都可以得到财政资金的有力援助,而且,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专项保护资金随GDP同步增长。

社会发展了,城市富裕了,老祖宗留下的大宅院,不能拆,更不能变成“破落户”。财政资金,修缮公有产权老房子,天经地义,参与修缮非公产权老房子,情理法理,一样说得通——毕竟,老房子,无论产权属性,都是城市文脉,都是公共文化产品,保护发展文化遗产,建设共同精神家园,义不容辞,保护条例,当修则修。

老建筑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强大合力和长效机制。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申城老建筑保护的共识逐渐形成,保护意识日益增强。

1998年,市十一届人大代表朱志荣在调查中发现海派老屋不堪承受“岁月之重”,即提交议案,建议为保护优秀历史建筑立法。2002年1月28日,同济大学十余位建筑学和法学专家为老建筑保护致函市人大常委会;同年4月18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条例》立法听证会举行。2003年1月,《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条例》实施。此后,立法后评估表明,若发现某幢建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71.9%的市民表示会向规划、房地或者文管部门提出保护建议;若发现有危害保护建筑的行为,82.9%的市民表示会积极举报;78.9%的受调查市民认为,“利用服从保护”的原则深入人心。事实上,近年来沪上发生的老建筑破坏事件的最初被发现,也都出自市民举报。

同时,更多保护路径也在探索中。因为年久失修,个人会不会出钱修缮房子?立法后评估显示,37.1%的优秀历史建筑产权人表示自己“会出钱”,50.9%的人表示“愿意出一部分,但希望得到资金补助”。为此,评估建议政府职能部门探索多元化、市场化投入机制,制定鼓励措施,吸引民间资本投入保护。事实上,在公共财政之外,慈善基金之于老建筑保护,也有用武之地。当“扶贫帮困”有了充分的社会保障制度托底之后,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面对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对传承中华文明的事业需要,推动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强大合力和长效机制,都有待慈善公益事业开疆拓土。

迄今,申城已拥有1058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覆盖全市16个区。保护老建筑,就要想方设法让它们好好“活”着,无论它们的产权是“公”还是“非公”——因为,它们都是这座城市最有辨识度的家国记忆,无可替代。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