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花灯锣鼓闹元宵 创意新意更适宜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方翔     作者:方翔     编辑:吕倩雯     2019-02-19 16:54 | |

按照民间风俗,从农历正月十三“上灯”,到正月十八“落灯”,正月十五元宵节则是其中最热闹的一天,因而也有“闹元宵”一说。2008年6月,元宵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化的传承贵在创新,今年元宵节又有哪些新亮点?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创意彩灯好看好玩

在今年的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上,除了巨型灯组之外,不少游客手上拿着的玲珑彩灯,以及小朋友头上戴着的小猪闪光头饰,成为了一大亮点。

图说: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今年豫园文化创意制造所联手国内外设计师,用海派文化创新演绎了上海年味,小猪闪光头饰就是其中一个创意。只需轻轻摇晃拍打,就可发出五彩灯光的头饰成了小朋友的最爱。可以变换颜色的玲珑彩灯也很受欢迎,绚丽光晕随人群而动,增添了游灯乐趣。豫园商城相关负责人表示,“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中,园内还将不定时随机派送,营造‘提灯游豫园,玲珑闹灯会’的氛围。”

在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文创商店中,各式各样的灯具同样令人目不暇接,最受欢迎的是造型奇特的小夜灯。

“随着科技的发展,灯笼也越来越高科技了。”上海博物馆文化创意中心主任胡绪雯说,小夜灯的图案源于上海博物馆珍藏的绘画珍品,发出的光均匀柔和、不刺眼。元宵节过后,它依然是实用性很强的灯具。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往今来,众多与元宵节相关的诗词歌赋中都与光影文化息息相关,在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运营总监章莉莉看来,每一盏彩灯中都有一个小世界,里面透彻敞亮,外面光影扑朔,“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非遗手工艺、现代设计、当代艺术之间的跨界创新,过去大家说起元宵节,首先想到的就是兔子灯,现在无论是灯的种类还是发光方式都在不断创新,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追寻元宵文化“足迹”

老上海人过元宵节,比过大年夜和年初一还要热闹。家家户户忙着搓圆子、裹馄饨。到了十五,敲锣打鼓闹元宵,妇女们尤其忙碌,到了晚上,还要结伴去走三桥。

图说:2月18日早上10时,已有不少市民和游客在宁波汤团店购买外卖汤团。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 摄

作为上海市测绘院微信公众号“图溯上海”编辑、资深老地图爱好者,张渊源编辑的关于上海元宵走三桥的推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还从1949年3月出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发现了豫园路98号的顾顺兴的店名。据宁波汤团店负责人徐正留介绍,当年,宁波人顾顺兴在上海城隍庙摆摊卖宁波汤圆,当时卖的是大个头的黑洋酥汤圆。随着越来越多顾客近悦远来,顾顺兴察觉到,上海人更喜爱精致、小巧的点心。于是通过改良,汤圆也悄无声息地“小”了起来。顾顺兴在1945年正式创建宁波汤团店,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1994年6月,宁波汤团店临时拆店,其旧址改为开设旅游纪念品总汇。同年9月28日,宁波汤团店迁至邑城路古戏台下复业。后来,宁波汤团店又搬到了松运楼下面,运营至今。张渊源通过搜索各个时期的地图,包括最新的三维地图,将宁波汤团店的变迁更加立体化地呈现出来。在他看来,跟着历史的脚步来追寻元宵的“足迹”,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去了解民俗背后的传统文化,也可以让地图“活”起来。

品味温情感受“温度”

“老上海人过元宵,通宵作乐,一直到十六黎明,才灯熄鼓停。这一年的春节,到此已成尾声,大家都忙着去上工做生意,一切恢复正常……”1962年2月17日新民晚报上刊登的《元宵花灯》一文,介绍了老上海过元宵节的许多盛况。

清末吴友如在光绪十七年正月中旬画的《媲美鹤林》画里的这户人家在厅堂里和孩子的手中有兔子灯、马灯、荷花灯、走马灯等八九盏之多。大街上,更有一番欢腾气象,几十个人耍龙灯,前面还高擎着“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官清民乐”反映老百姓愿望的灯牌。清乾隆时人李行南《申江竹枝词》咏上海人过元宵的情景:“元宵锣鼓镇喧腾,荠菜香中粉饵蒸。祭得灶神同踏月,爆花飞接竹枝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元宵吃汤圆,除了芝麻馅,上海人还有用糯米粉搓成小小的圆子,叫做珍珠圆,农村则用荠菜馅包成粉团蒸了吃,称作荠菜糍团。今年,许多老字号也推出了创新汤圆。宁波汤团店的“雨花石”汤圆采用三色面团包入枣泥、核桃粒馅料,让人眼前一亮,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

“元宵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维系家庭与亲情的重要纽带。”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表示,当元宵节越来越成为家庭团聚的重要节日的时候,其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公共文化重要载体,“通过元宵节,大家共同体会传统文化魅力,感受亲情团聚温情。通过创意,则可以更好地让公共参与、公共传播,以及公众体验元宵节,让城市更有温度。”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方翔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