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 | 打造精彩纷呈的“夜上海”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潘高峰     作者:潘高峰     编辑:吕倩雯     2019-04-22 15:37 | |

孙绍波/画

潘高峰/文

不夜之城,一直都是“魔都”上海的标签。她的生机与活力,脉动在白天,也绽放于夜晚。越夜越美丽。

去年,有一份很有意思的报告,关于中国城市的夜生活。报告以多家互联网平台的移动支付活跃度为指标,考察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八座城市的深夜消费行为,刷新了不少人对这些城市的印象。

北京是睡得最早起得最早的城市、上海夜间行走全国第一、杭州深夜买酒的人最多、成都买健胃消食片的人超过其他城市……还有一个数据很有趣:深夜11时已经成为城市前半夜的活跃高峰,而峰谷推迟到了凌晨4时,此时城市才算真正入眠。

这些大数据,勾勒出城市的夜生活细节,描摹了一座城市的“性格”,也带出了现代城市发展一个越来越无法忽视的方面:“夜经济”。

上周末,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其中一段关于“夜经济”的内容,让人眼前一亮——

建设夜上海特色消费示范区,促进夜间经济发展;鼓励各区建立“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编制夜生活集聚区发展规划,打造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在夜间特定时段,夜宵街、酒吧街可以变成分时制步行街;在特色小店集中的街区,“外摆位”也可以试点。

夜间经济为何如此重要?只因它是一座城市消费的半壁江山。这很容易理解,现行的作息规律,决定了白天城市以生产为主,夜间城市以消费为主,夜晚的休闲活动、文化娱乐、交际应酬已成为都市人舒缓压力的重要方式。一项关于城市居民消费习惯的调查显示: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晚上6时至10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50%,过夜游客的消费额是一日游的3倍以上。

可以说,夜间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质量、消费水平、开放度、活跃度、投资软环境的重要指标。夜间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创造新兴消费形式、提升消费需求品质,丰富城市产业结构,也对打造城市特色品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上海正在努力打造四大品牌,其中上海服务、上海购物和上海文化这三项,都与“夜经济”息息相关。这些年,上海的外滩、新天地、吴江路等地标性夜生活场所虽名声在外,但“夜经济”的发展始终缺少全市层面的规划和突破性的政策引领。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在这方面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比如“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这其实是不少城市发展夜间经济的做法。以伦敦为例,为了振兴“夜经济”,就专门成立了夜间经济活动委员会,并留出一个公务员岗位招聘一名深谙夜生活的主管,与社会各方共同研究如何保护和发展“夜经济”,解决城市布局、治安、噪音、垃圾等问题,平衡好夜间消费者、从业者与居民和谐相处的问题。

这一点非常重要。发展好夜间经济,绝不仅是商贸和旅游部门的事,此次实施方案中提到的不少做法,都需要各方协力,制订专门政策来营造有序、健康的夜生活消费氛围。这其中,既有管理的难点需要突破,也有配套设施和服务需要跟上。

比如交通,发展夜间经济必然面临返程交通的问题,消费者和从业者都不可避免,如果地铁等交通工具不能相应延时,生产和消费成本就会大幅提升。再比如分时制步行街、“外摆位”等等,都需要加强交管、城管部门的管理。“外摆位”一旦出现,必然会有效仿者。上海以前的彭浦夜市,就曾因小摊贩严重阻碍交通,迫使八条公交线路改道,最终被政府部门取缔。未来的“外摆位”如何在烟火气和守规矩之间寻找平衡点?在这方面,台湾省的夜市就做得很好。近年来,上海的城市管理“绣花”手段越来越多,相信未来也会拿出两全其美的方案。

“夜经济”,名为经济,却离不开文化。传统认知上,“夜经济”更多是餐饮经济、购物经济,在文化娱乐方面,也多限于影城、KTV等。今年,本报专门推出了“夜上海”专刊,就是希望培育和引导市民游客的文化消费习惯。不夜的上海,不光要有“千灯夜市喧”,也要有24小时书香氤氲,有更多的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等文体场所唱“主角”,这样才能打造出更加精彩纷呈的“上海之夜”。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