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城市治理的当下与未来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潘高峰     作者:潘高峰     编辑:赵菊玲     2020-04-13 13:51 | |

新民晚报 杨建正/摄

潘高峰/文

疫情还未过去,上海人补短板、谋未来的脚步已然迈开。

上周,上海召开公共卫生建设千人视频大会,发布重磅意见,要求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增能力,努力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之路;今天,上海又召开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推进大会,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这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来自于上海的自省,更来自于她肩负的使命。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不仅要对标国际,参与最顶尖的较量,也要带头探索,走出前所未有的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这次疫情,对于上海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无论是内外防控,医疗救治,还是复工复产,上海都交出了较为出色的答卷。我们克服了危,寻到了机。这种机,除了包括在经济发展上谋转型,在吸引人才上添动力,也包括在提升治理能力上进行“压力测试”。

“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核心其实就是两个词,一是“便民”,二是“高效”。这两方面,平时可能游刃有余,但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下,在市民“闷”在家无法出门的特殊时期,两张“网”究竟是大显身手,还是会忙中出错?考验是真刀真枪的。

前不久有个故事很说明问题。疫情最严重的日子里,有一群人策划了一部纪录片《余生一日》,邀请大众在2020年2月9日这一天,拍摄他们与家人、恋人、同事的生活片段,扫描疫情影响下的人间百态。先后有5000多人报名参与了这一计划。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主角,也都是摄影师。

创意虽好,实现不易。疫情发生后,影院停业、剧组停工,相关的行政事项审批如何办理?好在有“一网通办”——上海出台政策,对疫情防控期间电影剧本、出版物、文化演出等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网络备案审批,《余生一日》最终得以顺利拍摄。

类似的例子很多。从“健康云”填报,到“随申码”通行;从社区预约口罩,到入境人员闭环管理;从企业办事“远程办”“应急办”“承诺办”,到复工复产“云路演”“云签约”“云开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有外地媒体赞叹:“防疫,上海深谙动静之道。”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疫情,上海之所以可以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以“全周期管理”的理念贯穿城市治理,以“绣花”功夫守护人民的健康,交出让人安心的答卷,这背后,正是科学化、精细化、系统化、智能化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了支撑。

我们常说,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其实,城市治理的“便民”与“高效”也是无止境的。这也是上海“一网通办”向购物网站学习、建立“好差评”系统的初衷。从上线试运行至今,这个系统共收到群众评价1297200条,其中差评4928条。目前,所有实名差评均已回访整改。

疫情是“大考”,肯定也有“打分”,也要“订正”。其中,有市民的感受评价,也有主管部门自己发现的瓶颈与不足,更多的是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积累的经验。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固化下来,形成规章制度,让“通办”“统管”“闭环”更加万无一失。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