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热词:G60、人才、数字城市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健     作者:吴健     编辑:杨一帆     2020-09-17 16:05 | |

在中国,有个超过1.5亿人口的膏腴之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两成多,经济增速和发展质量都位列前茅,那就是长三角。

昨天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次会议在江苏连云港召开,41个成员城市市长、上海16个市辖区相关负责人,还有三省一市的企业家、学者济济一堂,共话长三角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与会代表表示,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协同机制,促进城市合作,各扬所长,相互赋能,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促进高质量发展,共同把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强劲活跃增长极。

图说: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现场。 吴健 摄

内部协同互帮互助

记者接触的与会者中,谈上海都爱选“小切口”,而G60科创走廊是最绕不开的话题。这是以上海松江区为枢纽,以G60高速公路和沪苏湖高速铁路为轴线,覆盖沪苏浙皖九座城市的国家战略平台,分布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新兴产业。

“四年前,松江区提出沿G60高速公路构建产城融合的科创走廊,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精神打破了行政藩篱,让跨省政务服务通起来,继而让科创走廊从城市战略上升到区域战略,如今覆盖三省一市、更具韧性弹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蔚为大观。”松江区G60联席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这位亲历者坦言,没有长三角各省市的规划对接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走廊不可能走远,“我们把G60高速公路与沪苏湖高铁贯通衔接称为长三角科创与产业合作的‘心脏搭桥术’,走廊上最遥远的上海与合肥高铁距离仅两小时,产生‘同城效应’,而物理上的接近,又让体制、机制乃至心理接近的‘化学反应’更快更有效”。交流中,不光上海松江、金山、青浦等区代表把科创走廊看得很重,那些已“入圈”和“期待入圈”的邻省城市代表都如数家珍,“这可是跨越式、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安徽合肥的一位与会者说,这两年长三角政务信息共享越来越普遍,“一网通办”所带来的便利性让经济活动更具效率,“几天前,我在高铁上遇到一个去合肥开厂的上海老板,他对‘一网通办’夸了一路,因为合肥工商执照申领终端延伸到松江,省下了他去开办地跑证的时间,创造了更多业务机会。”

当然,G60何止是“快”,更在乎“好”。大会期间,多位与会者向记者表示,上海与邻近城市资源要素不同,要追求产业上合理分工和空间优化格局,打造经得起国际经济大风浪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今年6月起,中国商飞把G60走廊上的千余家企业纳入自身产业链合作库范畴,有些还被列为重点培育对象。“好多年前,松江企业就能出口航空零部件,有时候,商飞从国外供应商买回的组件里居然发现‘松江制造’。其实,在长三角,这类制造业的‘单项冠军’比比皆是,关键是如何把大家组织好。”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G60产业创新联盟,商飞强化了自己的供应链,通过实地考察加线上培训的模式,用统一严格的标准规范质量,让更多沿线企业参与,不仅助力长三角制造业升级,更缓解了因疫情导致的国外供货商延迟或断供的冲击。

“或许你觉得这个案例有些‘高大上’。”松江区G60联席办的负责人跟记者讲,在刚刚过去的抗疫紧张岁月,位于松江的科大智能率先推出新式口罩机图纸,但在当地缺乏制造所需刀具,正是靠着G60协作机制,短时间内在合肥、苏州、杭州等城市找到合作方,仅仅20天就形成产能,其每分钟1000片口罩的生产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这些G60“攻略”折射出的是,长三角内部市场主体加强内部协同的共同期待与现实可能,而上海的龙头作用不容置疑。


人才对接互利互赢

就全球而言,像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在区域一体化中更多发挥服务业特长,因为对工业而言,物理空间是决定性因素,但对服务业却是次要的。世界有名的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城市群里,超大城市都是服务业占主导,掌握投资资金流、技术与人才源头,大批技术、金融等专业企业由此伸展触角,在“生产洼地”展开要素配置和市场开拓。

聚焦上海,这种“宝地”并不鲜见,例如虹桥商务区业已成为跨国公司总部、高端商务机构、现代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和长三角企业的汇聚地,累计注册法人超过3万多家,不乏跨国公司总部、世界500强企业,而它们恰恰借助商务区在长三角找到心仪的发展空间,延伸产业链。

会场上,记者遇到多位来自上海闵行区的参会者,作为虹桥商务区中涉及面积最大的区,闵行除了积极配合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打造“3.0版”营商环境,打通长三角区域“一网通办”,促进人才自由流动,更着力让“长三角城市联盟”这一概念产生实效,让上海的高端人才乃至高校科技成果迅速对接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闵行区一位与会者告诉记者,在虹桥商务区,以跨国公司国际总部和长三角龙头企业为首的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已初具规模,大体形成以“虹桥商务区总部引领、长三角周边城市生产制造”的产业分工模式,与长三角周边区域形成联动发展格局,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贡献力量。“上海能提供长三角企业至关重要的集中优势,特别是人才方面。”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虹告诉记者,那些靠制造业兴起的长三角城市希望将自己曾经低端的“世界工厂”转型为高技术企业,为提高科研能力,不仅将目标对准本土人才,甚至还包括外国人,这不仅需要投入资金,更要提供让潜在目标欣赏的事业环境与工作文化,“与上海的合作,将使他们在寻找人才并争取对方认同感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图说: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现场。 吴健 摄

实际上,在虹桥商务区,便有不少长三角城市(如苏州、太仓)做长期打算,有的不惜工本买下一栋楼设立联络办,专心公关上海人才。与此同时,虹桥商务区依托华师大、交大等高校,借助“长三角城市联盟”将大批诞生于实验室的科技成果推向市场,寻找孵化和创业基地,最终形成产业化。

难得的是,海外媒体也意识到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价值。德国《商报》曾提到,该国汽车配件商采埃孚既在上海拥有生产旗舰产品8HP自动变速器的工厂,又进一步在苏州等长三角城市布局,以便“现场作出关键决策,就近服务市场”,更重要的是,该公司在长三角各地拥有近千名工程师,“他们都能解决世界级技术难题”。俄罗斯《报纸报》也提到,越来越开放的上海及其周围活力十足的长三角“姊妹城”,让全球化人才找到适合的舞台。


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会议期间,长三角抗疫合作的成功经验也是跳不开的话题。今年3月,当疫情防控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转换之际,长三角疫情联防联控工作进入新阶段,自上海口岸入境转往苏浙皖三省的人员,由三省派驻工作组到上海机场实施封闭式转运,进一步减少人员交叉感染隐患。紧接着,上海出台“公卫建设20条”,明确在长三角区域合作框架下,推进防控预案对接,信息互联互通,防控措施协同,切实保障跨省市、口岸间物资运输,坚持“一盘棋”理念,共同防范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这些抗疫经验都已写入长三角公共卫生新体系的顶层规划。

更重要的是,疫情之下,长三角打通健康数据的“高速公路”,为一体化进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3月底之后,依托长三角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区域内全面实现“健康码”“随申码”“苏康码”“安康码”等互认及数据共享,这些绿码作为人员在三省一市的居住小区、园区、工厂厂区、商务楼宇以及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电信银行服务网点、车站等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的通行凭证,无需另行开具相关证明材料。在此期间,三省一市还不断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破重重“信息孤岛”,互通疫情,第一时间落实病例溯源、密切接触者追踪等工作,为全面保障区域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行、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上一道道安全锁。

“这些绿码互认,保障了从长三角到全国在疫情状态下的正常出行,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领先的。”刘虹说,长三角城市群在打破“数据孤岛”方面走在发达国家前面,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便利共享。这次大会上,上海各区和长三角城市市长多次提及关键信息基础工程,强调在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如何安全有序地运用大数据,造福人民生活,“可以想象,我们现在只是在某个长三角城市看到当地发热门诊有多少人,能安排多少人挂号就医,而当高质量一体化完成后,那将是整个长三角医疗资源和就医情况的即时呈现,这样的‘数字城市’将会更智慧、更亲民、更可爱。”刘虹还特别强调,长三角一体化不是“格式化”“齐步走”,当前主要是统一标准、消除隔阂、建立发展的坐标系,并非要求“百城一面”,而是发挥城市各自禀赋去做好自己。

文/特派记者 吴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