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一条河 一座城!走通苏州河:有风景、有生活、有历史、有故事……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杨洁 李一能 杨欢     作者:杨洁 李一能 杨欢     编辑:赵菊玲     2020-12-24 15:45 | |

坐在河边

看日升日落

我老了

苏州河的歌

依然那样年轻

——王雪芳《阅读苏州河》

再没有哪一条河流像苏州河这样,与上海如此亲近,密不可分。

溯流而上,从外白渡桥至外环线,苏州河途经黄浦、虹口、静安、普陀、长宁、嘉定6个区。蜿蜒绵长的河水,在上海腹地流淌出一道温柔的生命印记,城市空间就这样沿着河堤两岸,密密生长。

图说:苏州河最美“城市会客厅”亮相 杨建正/摄

相较于黄浦江的宽阔浩荡,苏州河显得朴素平凡,两岸夹杂着弄堂亭子间的家长里短。其实,历史上的苏州河也有过波澜壮阔的时候,那时的她还叫吴淞江,古人无数次在莼鲈之思中念及的地方。

几乎大半个古代上海,就在她的身畔孕生——唐天宝年间逐渐兴盛的青龙镇,是上海的城市起点;下游近海处被称为“沪渎”,则是上海城市简称的命名来源。

吴淞江河道曲而多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称其“古江蟠曲如龙形”。因河沙淤积,她渐渐成为了黄浦江的支流。不过,近代上海依然在苏州河的两岸起兴。

1848年的法文上海地图中,将她同时标注了“Woosung”与“Soochow”——原来,上海开埠后,外国商人知道从这条河可以行船至苏州,便叫她“通往苏州的小河”。1848年,上海道台麟桂与英国驻沪领事阿礼国签定扩大英租界协议时,第一次在正式文本中将吴淞江上海段称为苏州河,一直沿用至今。

这个充满海派特色的新名字,苏州河并未适应不良。她早已不是自然空间上的河流,更被赋予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百年前的建筑今天仍矗立两岸:被迫通商的惘然,半殖民地的屈辱,十里洋场的迷离,河畔浴血的壮烈,迎接黎明的喜悦……苏州河的悠悠柔波,就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脉搏。

图说:苏州河北岸虹口区邮政大楼段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摄

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最早的面粉、纺织、化工等民族工业在这里起步。工厂多了,人员密集,阵痛也随之而来。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中,黑臭污染让上海人深恶痛绝。

苏州河两岸有过“远东第一公寓”,也曾塞进了“三湾一弄”棚户区。而河里没有鱼了,只有“突突”的小火轮穿梭来往。瓜果蔬菜、水泥石子、垃圾粪便,都在汽笛声声中装卸。1978年前后,苏州河鱼虾绝迹、路人掩鼻,甚至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界处还形成了一道明显颜色“分界线”:黄浦江水是黄的,苏州河水是黑的。

然而,即使在苏州河因污染而蒙尘时,人们心底深处仍然怀着一丝对母亲河的眷恋。

这份感情在文学作品里留存下来,比如上海“爷叔”金宇澄在《繁花》里所写的:“经过了苏州河,烟囱高矗入云,路人黑瘦,到中山北路,香料厂气味冲鼻,氧化铁颜料厂红尘滚滚……沿途所见,全部算上海。”水像酱油,但偏偏“温良稳重,有一种亲切感”。

更多带着温度的画面,印刻在每个老上海人的记忆中。有人在途经路上“苦中作乐”,猜测今天的河水泛起什么金属色泽,会不会有茅盾在《子夜》开头时所写的那样:“苏州河的浊水幻成了金绿色,轻轻地,悄悄地,向西流去。”

也有人怨声载道地离开。不过昔日的“逃离”,让今天的“走近”更有意义。

1996年6月5日,新民晚报头版刊登《齐心协力让苏州河换新颜 市区段沿岸5区今立“军令状”》,记录下百姓翘首以待的那一刻——上海启动苏州河综合整治。经过多年努力,母亲河终于水清岸绿、鸟语花香。

图说:苏州河南岸(外白渡桥—河南路桥)滨河公共空间景观提升工程正在逐步向公众开放 杨建正/摄

年轻人肯定没有了“黑如墨,臭如粪”的昔日印象。而在苏州河南岸、江宁路桥东侧,一个三面环水的环保主题公园纪念了这场工程。它叫“梦清园”,意思是“让苏州河变清,是上海几代人的愿望与梦想”,是苏州河综合治理成果的缩影。

而今,另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即将到来——到今年年底,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滨水岸线有望基本贯通开放。这条美好的母亲河,不仅承载着悠远乡愁与文化记忆,更将演绎人民城市的新时代新传奇。

历经千年岁月,见证百年沧桑,重又焕发新生……也许走通苏州河后,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上海。诚如作家程乃珊所述:“苏州河,上海故事从这里开始。”

本报记者的记录,便也从这里开始。

《阅读苏州河》为“诗话苏河 阅读静安”诗歌征集活动获奖作品。活动由新民晚报社与苏州河贯通(静安段)公共艺术创作组主办,百首获奖诗词将镌刻在苏州河畔公共空间。

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北岸行记

沿着苏州河北岸一路向东步行,记忆中还是第一次。虽然平时曾经断断续续地经过一些其中的道路,但毕竟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这次,居然一口气从外环线走到了外滩,最大的感受是,一路有惊喜,未来可期盼,已然能够感受到北岸全线贯通后的精彩,有风景、有生活、有历史、有故事。

图说:建德花园滨江步道秋景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摄(下同)

   依河而居

   少时捉鱼老来赏景

此次北岸之旅的始发地,是外环线以东的建德花园绿地。从外环线到此处的沿河步道已接近完工,一旦贯通,普陀区和嘉定区的沿河步道就将相连。

在绿地里,有许多锻炼健身的市民,其中就有77岁的张国恩老伯,他是长征镇本地人,从小在苏州河边长大,小时候常来这里摸鱼。“涨水的时候下网,等退潮了总能捉到一些鱼。”张老伯说,后来水质变差,附近的居民都绕着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大规模治理苏州河水环境。令张老伯感到高兴的是,20多年努力如今终于收获成果,苏州河又变清了,鱼儿也回来了,他又能像小时候一样来河边散步休憩了。

建德花园绿地的沿河步道,张老伯也是看着一步步变迁至此。最早是荒地,还留着战争时期修建的碉堡,后来变成苗圃,苗圃搬迁后修建了沿河小道,但路况差,而现在整修一新了,是他记忆中河岸最好的状态。“等以后全面贯通了,听说可以一直通到外滩。”张老伯说,每天在步道走走,看看奔流不息的河水与两岸旖旎的风光,都会觉得很幸福。因为他亲眼见证了这一切是如何从无到有、失而复得,并得以继续传承给子孙后代。

图说:外白渡桥上海大厦段“苏河之源”

   沿河绿地

   传来一曲《北国之春》

在古北路桥附近,突然听到一曲萨克斯演奏的《北国之春》。循声而去,在桥洞下的长风壹号绿地工地门口遇到了两位正在吹奏的老伯,他们是萨克斯爱好者,一直在附近的沿河绿地练习。

老伯说,长风滨河绿地其实也很有看头,最明显的地标,就是矗立在河边的一个大烟囱,那里曾是他们最爱的演奏地点。

原来长风公园周边,曾是上海乃至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之地。原本的“乡下头”,因为开始大量兴建工厂,开始有了城市的模样。大烟囱就是1947年兴建上海试剂总厂的遗存,和几栋老厂房一起,被保留下来成为绿地的一部分。其他工业旧址还包括1922年创立的德商大华利卫生食料厂,后来成为上海酵母厂;1923年创办的日商燧生火柴厂,即后来的上海火柴厂。周边还有长风化工厂、天厨味精厂、天利氮气厂等工厂旧址。

可以说,一条苏州河承载起了几代中国人实业兴邦的理想,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与辉煌。如今,中国已经实现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目标,而这些苏河畔的工厂也结束了历史使命,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转型成为绿色生态走廊的苏河畔,静静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怀旧河堤

   水不臭了路干净了

告别了已经华丽转身的老工业区,继续一路向东出发,只觉得这一段苏河北岸的风格颇为“怀旧”。彩绘河堤、沿河马路、街边的老宅,让人回想起了小时候沿着“臭河浜”一路玩耍的景象。现在河不臭了,路变干净了,但河堤的“老味道”还在,之前一路走来只觉得变化极大,唯有这段河堤,还是许多上海人记忆中熟悉的样子。

途中,还能见到强家角桥,它是苏州河上“最后渡口”的所在地,直到1997年最后一班渡轮停航前,还承担着运送市民过河的任务。后来随着一座座桥梁架起,过河不再成为难题,而强家角也见证了苏州河交通从渡轮向桥梁转身的最后一幕。

图说:北岸光复西路段步道

   湾里人家

   熟悉的河永远的家

盘湾沿岸有华府樟园、大华清水花园、大华清水湾3期与康泰公寓四个小区,在未来贯通后,穿过三个小区的沿河步道将直通华政北区校门,可以再次回到光复西路上。

行走在僻静的盘湾步道,突然一抹红色出现在视线中,走近一看,是优秀历史建筑瑞华公馆。最早这里被称为“徐园”,2009年6月,经历过平移95米的同时,顶升2米,旋转了35度的老洋楼紧邻苏州河,屹立于小区内的一角。如今的瑞华公馆已经成了餐厅,但从一砖一瓦之间依然能够领略其昔日的辉煌。

离开盘湾回到光复西路,穿过镇坪路桥,就是昔日著名的“三湾一弄”——潭子湾、朱家湾、潘家湾和河南岸的药水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段河的旁边出现了大批棚户区。到抗战时期,躲避战乱的难民安身立命的地方,是比棚户区条件更恶劣的“滚地龙”,毛竹为梁、泥巴糊墙、芦席作顶,生活极为艰苦。

图说:中远两湾城沿河步道

解放后,“三湾一弄”的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但还是上海闻名的“下只角”。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上海第一轮大规模旧区改造,潭子湾、潘家湾和王家宅被称为“两湾一宅”的动迁改造终于启动。1999年底,中远两湾城的兴建工程打下了第一根桩,“三湾一弄”终于成为历史。

走在中远两湾城风景如画的沿河步道,已经丝毫找不到曾经旧区的印迹。几位老人坐在河边用苏北话聊着天,一问才知道他们是“老三湾人”,动迁后又把房子买回了中远两湾城在“三湾一弄”原址上新建的商品房。那片熟悉的地方,那些熟悉的河湾,才是他们心里永远的家园。

图说:西藏北路桥边的四行仓库

   岸上建筑

   见证历史目睹繁荣

离开两湾城进入恒丰路,长寿路桥以南,是新建的静安国际中心,这里的沿河步道已经修建完成。从这里继续向东,断断续续有几段步道正在进行最后的施工,弯弯绕绕回到河边,很快就是西藏北路桥,这里坐落着一座非常著名的建筑——四行仓库。

不久前的一部电影《八佰》让四行仓库成为上海最热门的景点之一。在仓库西侧的广场,至今还有市民前来摆放鲜花和祭品。看着布满弹孔的墙壁,回忆起电影中悲壮的情节,再看着周围一片繁荣安康的景象,唯一的感受就是先烈们的牺牲没有白费。在他们曾经浴血奋战的地方,河边步道已经基本完工,人们悠然散步,孩子们欢闹嬉戏,这难道不正是他们拼死守护的东西吗?如果先烈有灵,应该会为如今的景象感到欣慰吧。

图说:河滨大楼边的沿河步道

   老宅居民

   河边散步成为日常

过了西藏路,光复西路变成了北苏州路,可以说,整条线路最精华的部分就从这里开始了。在北苏州路、河南中路路口,一栋11层的高楼安安静静地屹立于河边,它就是河滨大楼,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最顶级的楼盘,被称为远东第一公寓。这座高楼原本8层,后加到11层,电梯、水暖、锅炉房一应俱全,在当年堪称顶级配置,从高空俯瞰,大楼呈S形,是因为该大楼的开发商是大地产商沙逊,S正是他名字的首字母。这栋大楼,还曾经是米高梅、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美国电影协会等电影机构的所在地。

在公寓边的步道,遇到了一对老夫妻,老先生70出头,因为中风只能坐轮椅,他的夫人60多岁,像哄孩子一样边推轮椅边和丈夫聊天。“你又生气啦?你再生气以后就没人带你出来玩咯。”妻子看着生着闷气的丈夫,眼里满是爱意。

聊天中得知,他们是河滨大楼的居民,年轻时常常在河边散步,后来苏州河水质变差,别说散步,臭气直冲家里,连窗也不敢开。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苏州河水环境治理,他们眼看着河道一年年变干净,如今沿河步道更是整修一新,来到河边散步又成为他们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现在丈夫虽然病了,但妻子还是可以牵着爱人的手,在河边看看风景,顺便撒撒娇斗斗嘴,就和刚恋爱时一样。他们见证了苏州河的变迁,苏州河也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图说:苏州河北岸虹口区邮政大楼段

   最佳景致

   沧桑荣耀尽收眼底

再向东走,这里的风景简直是美轮美奂。可以看到巍峨壮观的上海邮政大楼,它曾经是上海乃至中国的邮政枢纽,大楼顶部有一个瞭望塔,可以看到黄浦江上进港的邮轮,工作人员就可以提前作好准备,迎接海量邮件的到来。

被称为“上海名片”的最佳观景台也在此处,在大名路路口向东眺望,左边是上海曾经最顶级的豪华酒店上海大厦,右边是外滩的古典建筑群,正前方前景是外白渡桥,背景是壮观的陆家嘴天际线。一景看遍江河两岸,一个半世纪的沧桑与荣耀尽收眼底,即便在上海生活了几十年,依旧会被此情此景震撼。

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南岸行记

原本想从外环吴淞江桥出发,由于外环线为封闭式机动车道路,没有非机动车慢车道和人行道,记者便来到祁连山南路桥附近,扫开一辆共享单车后,愉快地开始了苏州河南岸骑行之旅。

一路走走停停,苏州河南岸的人与物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说:芙蓉江路和天山路之间,有一条造型独特的苏州河景观步廊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摄(下同)

   设计巧思

   亲水驳岸舒适方便

首先经过的是苏州河长宁段。在祁连山南路桥与外环吴淞江桥之间的长宁区临空经济园区,依苏州河建起临空滑板公园、临空2号公园和临空1号公园,通过苏州河支流的通协河、朱家浜、纵泾港将其巧妙地分割开来,形成体育、休闲、音乐三座特征明显、风格迥异的公园。在通协河、朱家浜、纵泾港上分别架设的三座桥把公园串联起来,使得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贯通。三座桥的设计各有巧思:通协河景观桥设计构思来源于折纸艺术;朱家浜景观桥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滑板元素;纵泾港景观桥构思灵感来源于蝴蝶,桥两边的钢质拱弧像蝴蝶扇动翅膀停驻在水上。

祁连山南路桥以东,是刚刚贯通的苏州河长宁段二期西延伸段关键节点海烟物流段。记者注意到,新建段的步道场地里,部分一级防汛墙调整为了二级防汛墙,从而释放了宽6米的防汛通道公共空间。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体验亲水驳岸的舒适与方便,步道沿线还打造了花境广场、星空驿站、流星吧台等多处休闲空间。其中,一座站在自行车前的少女雕塑和一座齿轮状的景观雕塑十分“吸睛”。据了解,为呼应海烟物流的运输、物流等元素,设计该段景观时,专门引入了机器和齿轮的造型。为纪念曾经分布在苏州河沿岸的上海民族工业品牌,齿轮雕塑的一侧还罗列了上海“永久牌”自行车从1940年到2010年的品牌商标变迁。

海烟物流段正式对外开放,意味着自12月1日起,全长11.2公里的苏州河步道长宁段整体贯通。

图说:华东政法大学段,许多水鸟在此安家

   绿树红墙

   “秘密花园”饶有意趣

在苏州河长宁段二期工程中,还有一大亮点值得观看——华政段。总长约920米的华政校园段步道,可容纳2至3人并排通行,设计师向河岸的弯道和犄角旮旯、沿岸的高大乔木借了不少空间,步行路线也时有变换。漫步途中,还可以看到一幢幢极具特色的建筑,绿树红墙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为了能够给市民更好的观景感受,华政校园原有的步道整体被移位至防汛墙边。在建设过程中,对河岸沿线原有的古树、乔木作了保护和保留,充分打造一个饶有意趣的“秘密花园”。由于紧邻校园和居民区,施工期间没有动用大型机械设备,一砖一瓦的建设、一树一木的栽植都是工人手工完成。

图说:苏堤春晓小区周边绿道

   河畔小区

   景观岸线近在咫尺

走完苏州河长宁段,便来到了岸线长达21公里的普陀段。在这里,记者逗留的时间最长,参观的点位也最多。苏州河的一半在普陀,因此,对于这条母亲河的变化,居住在河边的普陀居民最有发言权。苏堤春晓是一个位于苏州河畔的小区,原先,小区的围墙一直延伸至苏州河岸边,导致沿河公共空间无法对外开放。在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小区升级了门禁系统和电子围栏等安防措施。如今,步道贯通了,景观漂亮了,设施更新了,居民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公共空间贯通后,我们生活出行更便利,这段离小区近在咫尺的景观岸线让朋友们都羡慕我。”居民宣先生站在整修一新的亲水平台上感慨,绿波荡漾的水面、干净舒适的步道、小而美的“口袋花园”、适合拍照打卡的景观桥,让自己过上了“家门口就有美景”的好生活。

其实,苏州河两岸贯通后,不仅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变化,周边企业也获益匪浅。沿着苏堤春晓的步道一路前行,通过一个小小的入口,便来到创享塔,这是一个融合办公、商业和生活的创意产业园。若是走累了,可以在这里驻足休憩,找家咖啡馆,点一杯热饮慢慢品味,惬意十足。创享塔园区负责人孙蒙佳说:“苏州河(这一段)整个贯通了以后,我们园区商业的招商从60%一下子提升到了90%,所以现在基本上沿着苏州河区域的这些商业包括餐饮都是满的。”

   工业遗存

   华丽转型网红地标

近些年,苏州河变清变美,居民们打心眼里感到欣喜。但变化的,其实不止苏州河本身,沿河两岸的建筑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在苏州河潭子湾的南面,坐落着上海纺织博物馆、丝绸博物馆等。纺织博物馆的原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机器纺织企业,即1878年李鸿章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博物馆门前的雕塑“纺织魂”,宛如一架巨大的织布机,融合了原始手工纺织和近代动力纺织的元素。脚底下的青石板路上,则镌刻了1771年以来的上海纺织企业名录。整个博物馆以蜡像3D画以及多媒体手段,生动演绎了上海纺织业六千多年的产业历史和文化。

上海纺织的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谱写了一段反帝、反封建、反压迫斗争的悲壮历史。当年的五卅运动,就是从日本纱厂的工人大罢工开始,后来顾正红烈士牺牲的地方,就是曾经的豫丰纱厂,后来的国棉二厂,在这个旧址,如今已经建成了顾正红烈士纪念馆。

图说:在M50创意园苏州河畔锻炼的市民

曾经,苏州河两岸,万商云集,工厂林立,创造出了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的无数个第一。随着工业时代的繁华褪去,越来越多的厂房仓库、货栈码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这些上海近现代工业遗存,被改造为文化园区、博物馆、展示馆,传统优秀建筑得到了保留与保护。它们以另一种方式,迎来华丽转身,成了受人追捧的网红地标。

位于莫干山路50号的M50创意园就是其中之一。这座从民族纺织工业园区转型而来的创意园区,沿苏州河而建。园区围墙内,数十幢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老厂房,成了艺术“弄潮儿”的天堂。伴随2018年普陀全面启动苏州河岸线贯通及景观提升工程,M50主动提出退让河岸空间。如今,一座新建的观水平台正式取代了厚重的围墙,园区内外共同得益。

走进M50,弄堂狭小却充满艺术气息,韵味十足。园区引进了1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十多个省市的艺术家画廊,还举办了一系列时尚活动,成为苏州河畔独特的人文景观。

图说:“苏河之眼”昌平路桥

   都市之心

   南北两岸皆是风景

继续向东骑,苏州河蜿蜒奔流,在静安地域画出一道亮丽的弧线——苏河湾。这里曾是中外资本竞逐的热土,集聚了17家银行和仓库。作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工商业金融中心之一,苏河湾被赞誉为上海的“都市之心”。静安、闸北两区合并后,苏州河静安区段同时拥有了南岸、北岸两面风光。12月6日,联通两岸、有着“苏河之眼”之称的昌平路桥正式通车。桥梁投入使用后,周边居民无需绕行就可直线通过苏州河。

图说:蝴蝶湾主入口的跌落式水景广场

在苏州河静安段南岸,紧靠康定东路的蝴蝶湾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蝴蝶湾于2008年建成,平面轮廓酷似字母“W”,形如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这里不但绿草如茵,各种设施也建设完备,是绿地景观结合市政设施建设的典范。绿地地下为市政排水泵站和雨水调蓄池,地表是丰富的植物、景墙、廊架、叠瀑、亲水平台,因而成为苏州河畔一个标志性景点。

   理念转变

   过去挡水如今亲水

在苏州河岸线贯通工程中,“从挡水到亲水”的思路转变就是人本理念的体现。这一点,人们在黄浦九子公园内深有感受。

今年10月开放的九子公园,最让老百姓惊喜的是临河的围墙不见了,置身园内便能看到苏州河在身旁静静流淌。“苏州河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从过去的挡水防水变成了见水亲水。”在设计师王绪男的记忆里,以前苏州河的河岸空间十分逼仄,防汛墙却高达2米。设计团队大胆引入“玻璃防汛墙”的创新工艺,让河岸90%的路段可见水亲水。

一位在沿河步道上散步的阿姨感慨,苏州河畔越来越热闹。“河滨贯通并设置绿道后,来健身娱乐的多了,就连附近的白领午休也会来逛逛。我住在附近,习惯到河边走走。偶尔遇到老邻居们聊起来,大家都感叹这条河真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真情。

图说:外白渡桥旁的最美花园

苏州河南北岸之旅,最后在外白渡桥结束。

外白渡桥年逾百岁,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苏州河“桥梁家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桥。这座桥见证了上海的发展和变化,如今仍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充满了怀旧的气息。现在,这里依旧是婚纱照胜地,一对对新人身披华服笑容灿烂,在上海最美的河道边,满心欢喜地期盼着新生活的启航。

蜿蜒的苏州河,承载着一代代上海人的梦想与实干,坚忍与拼搏,最终在江河交汇处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始于生活,终于幸福,这就是苏州河两岸漫步感受的归纳。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历史使命如何转换,苏州河依然静静流淌,千百年来默默滋养着这座城市以及沿河而生的人们。

新民晚报记者 杨 欢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