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新民眼 > 正文

一镇聚千娃,拍摄到半夜,3岁女童被虐背后是火爆的“童模经济”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纪玉,森泊     编辑:倪彦弘     2019-04-12 20:03 | |

  近日,一则“杭州一女童模被一名成年女性踢踹”的视频登上热搜。

  有童模合作商家在直播平台上表示,视频中的成年女性为童模“妞妞”的母亲,“妞妞”与多家店铺合作,接单量大。

  妞妞妈妈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踢孩子是因为当时孩子乱跑,自己想去吓一下她,踢孩子之后自己非常后悔和自责。

  妞妞妈妈的道歉声明

  但又有网友爆料称,曾多次看到妞妞遭母亲打骂。

  视频中,妞妞妈妈一脚踹在女孩臀部,导致小女孩站立不稳,向前趔趄了几步。

  这一举动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强烈愤慨,有人谴责这是“一边打孩子一边拿孩子赚钱”。“家暴”和“童模”,两个关键词在这一事件中汇集。网友的愤慨,既源于对家庭暴力的警惕,也出自对孩子可能被当成赚钱工具的担忧。妞妞妈妈是否构成家暴或虐待,需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必须一再明确的是,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而是违法乃至犯罪行为。

  网友的强烈愤慨⬇

  这起踢踹事件,再次把童模行业带入大众关注的视野。据报道,随着电商发展,童模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现实中,有的孩子只是偶尔做一下童模,但也有一些孩子,做模特已成为他们的一份“工作”,他们获得的收入,甚至可能超过家长的收入,成为家庭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有媒体报道,浙江湖州一个被称为“中国童装之乡”的小镇,聚集了数以千计的儿童模特。有一名“明星”童模,10岁年纪,早上7点起床上学,下午4点半放学后直接由妈妈接去拍摄基地,常拍到晚上十一二点,在工作间隙做作业。一些童模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大,而且缺乏自主权,只是由作为“经纪人”的家长摆布。这样的生活,难言健康。

  被妈妈踢了一脚的妞妞,刚满3岁,“入行”已有半年。童模在广告中展现的天真表情和灿烂笑容,背后却可能是成年人的功利心思和复杂算计。有的家长早已不是单纯地想让孩子“锻炼一下”,而是被不菲收入吸引,或是想培养“童星”。

  商家使用童模,为的是拉动销售;童模中介、培训机构、经纪公司等,也想在火热的童模经济中分一杯羹。由于涉及儿童,童模行业面临的法律和道德争议一直不断。“童模算不算童工”的疑问也一再出现。不少童模已经具有“职业化”特征,对于这样的现象,法律法规上应该如何应对?童模的权益又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面临着考验。

  且看各方说法。

  “女儿是我至亲,绝对受到最好的关护与疼爱!”

  ——10日,妞妞母亲发道歉声明称,如视频上所示,她在沟通教导中动作稍大,但绝无伤害的想法,造成网友的误解,她深感抱歉。但由此引发的争议并没有因为这则声明平息。

  “该踢踹行为有可能涉嫌家庭暴力。”

  ——杭州市妇联法律援助律师王楠称。

  “按照童模的出名程度,一般拍摄一件衣服价格在60-120元不等。童模们一般一天可以拍七、八十件,多的甚至能拍到100件,收入不菲。”

  ——一位家住杭州的童模妈妈陈女士说,童模按照身高分为小童、中童和大童,像妞妞这样的小童,是童模的黄金时期,市场需求量大,但是愿意让孩子参与拍摄、孩子本人又配合的不多,所以比较抢手。

  “童模工作主要有寄拍、商拍、买家秀和走秀等形式,其中商拍是最挣钱的一种。商拍童模需要在影棚按照摄影师和商家要求完成多套服装的拍摄任务,通常每件服装收入在100元左右。”

  ——中介平台“童模社区”给予的信息显示。

  “正规经纪公司会给童模进行表演培训,这使大部分童模都有一定职业化素养,就像兴趣班一样。”

  ——南京一家儿童用品店的专职摄影师徐秀明说,童模是随着网店流行逐渐“带”起来的。最初的童模都是淘宝店主自己或亲戚的孩子,后来逐渐发展成和成年人模特一样的模式,甚至还开设有童模经纪公司。

  “儿童模特属于文艺工作者的一类,因此在其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招用儿童模特是不违反法律有关适用童工的规定的。”

  ——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常莎律师表示,儿童自我判断能力较弱,在“要不要成为童模”问题上基本上由家长说了算,童模们的权益保护成了法律的灰色地带。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劳动法规定,童工(16周岁以下)是绝对禁止的,包括童模。”

  ——浙江劳动律师事务所律师方华认为,临时聘用童模拍照是合法的,但如果长期聘用童模作为一种职业,在法律上就一定有障碍。

  “商家与品牌联合起来,严格规范童模拍摄,严禁一切粗暴对待儿童的行为,拒绝使用一切在拍摄过程中存在损害儿童权益行为的图片、视频。”

  ——11日,已有100多家童装店主联名呼吁规范童模拍摄行业。

  “你把孩子当成一个赚钱的工具,那首先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家长不要只有眼前的苟且,最后就让孩子没有了诗和远方了。”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心理专家张纯表示,孩子年龄小,自身的道德观价值观没有形成,不宜过早接触商业交易。

  无论如何,孩子不该沦为“摇钱树”。对可能存在的家暴行为,更要零容忍。家长不要让孩子过早地被名利裹挟,而牺牲了健康、自由、快乐的童年。

  新民眼工作室 纪玉 森泊

  编辑 |顾莹颖 施雨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