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新民眼 > 正文

70年前,美苏记者在黄浦江边预测上海命运,正确答案是……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吴健     作者:吴健     编辑:包雍尔,董群力     2019-05-27 16:31 | |

  七十年前,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到了改天换地的伟大时刻,世界是以什么角度观察,得出什么结论?

  《纽约时报》1949年4月25日文章《三十万国民党军坐以待毙》

  从最新发现的史料看,还真有些人对上海的命运做出过预测,其中最具对比性的莫过于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沃尔特·苏利文和苏联《真理报》记者弗拉迪斯拉夫·米科沙。他们的看法是这样的:

  “黄浦江与苏州河在此会合,两岸遍布码头,仓库,油库和货物堆。上海,这座从1842年开启的世界性港口,被欧美实业家称作‘中国大门’,而黄浦江是‘进门’后向中国腹地延伸的康庄大道,沿途成千上万吨的原材料从这里运送出境。上海对外国人尤为合适,社会地位不会超过伦敦东区小贩的英国冒险者、卑微的法国香水推销员、沿街叫卖煤油橡胶制品的美国低贱卖主,凡是在母国费尽气力才能挣到可怜巴巴一口饭吃的人,都容易在上海变成富有的食利者、上等俱乐部的成员、豪华住宅和别墅的主人。……这一切,随着解放军的到来结束了,上海这座‘中国大门’正在历史性关闭。”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沃尔特·苏利文在1949年5月如是说。

  苏联《星火》周刊刊登米科沙文章《今日中国》

  “解放军已经夺取上海,但战斗没有停歇,随着第一缕阳光照向大地,一阵急促的高射机枪声打破天空的宁静,拉开骚动一天的帷幕。那是从舟山乃至台湾飞来的国民党军机在投弹,爆炸声震耳欲聋,提醒中国人民斗争还没有结束,要为自己的自由与幸福继续前进!……无论遇到何种风浪,人民的上海都将为争取光明的前景前进! ”

  ——苏联记者弗拉迪斯拉夫·米科沙在1949年9至10月边欣赏边体味。

  美联社记者在1949年拍摄的上海街头国民党镇压民众的镜头

  两种不同的注解,实际代表了不同的观感。从相关报道反映,苏利文应是1948年中国局势发生天翻地覆之际来到上海,此时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已如覆巢前的蚁群,忙着收拾金银细软准备出逃。他在一篇题为《三十万国民党军坐以待毙》的文章里写道,没有人怀疑上海将属于打倒南京政府的力量,国民党的所谓“底气”全来自美国提供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国民党京沪杭警备司令(指汤恩伯)千方百计邀请美国海军代表出席记者会甚至舞会,目的无非表示美国会出兵协防上海,这是谁都不相信的鬼话,但国民党需要这些‘精神鸦片’”。

  但苏利文有这样的“小确幸”,那就是至少上海会严重依赖美国的原料、商品和市场,当时上海纺织厂完全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棉花纺纱,上海的机器乃至汽车要用美国得克萨斯州二叠纪盆地的石油来驱动,更不要说市面上比比皆是的美国面粉、罐头、玻璃丝袜以及好莱坞电影。“解放军能一夜之间变出这些吗?我想象不出这种情况。”

  《纽约时报》1949年5月27日文章《百万上海民众迅速投向红色阵营》

  苏利文在1949年5月27日题为《百万上海民众迅速投向红色阵营》的文章里,很“淡定”地预言了“失去‘美国元素’的上海很难维持”。无独有偶,几天后,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也刊登了上海解放的文章,里面有句话,“一旦新的管理者面对上海严酷的现实,他们将被迫改变目前的路线”。言下之意,新政权满足不了上海作为工商业重镇所需的生产与生活要素,因为资本主义世界用了一百余年将其变成附庸于自己的“消费型城市”,便利自己进入并垄断整个中国市场。

  报道上海工人抢修长江复航第一轮的报道

  可是,同样来自被美国封锁过的国家的记者,苏联人米科沙要乐观得多,就在他抵达上海采风时,包括54家纺织厂在内的全市企业全都恢复运营,而且市场呈现出国民党时代不可想象的繁荣,“美国确实没有运来新棉花,但来自山东、河南、东北的优质棉花可以顺畅地被上海工厂接受”。不仅如此,上海工人自力更生,通过煤改气等方式节省燃油使用,甚至大量私家车主主动停用汽车,以帮助政府缓解油荒。“尽管美国突然终止燃料和原材料供应,但这里的食品和产品价格已趋于稳定,上海人非常支持共产党。”米科沙的同事丘里诺夫感慨。

  在正确的经济政策和强大的国内市场后盾支撑下,上海经济奇迹般地恢复并发展起来,很多外国人主动放弃的所谓“死亡企业”在中国人的努力下获得新生。

  美国记者拍摄的北四川路解放军缴获战利品的照片

  《文史资料》提供一个史料,1936年由英商成立的上海怡和啤酒有限公司拥有全部为英国人的执行董事会,技术人员也全是外国人,只有工人是中国人,甚至连工厂档案都永久保存在香港,该公司的总投资为500万元,被分为500万股。

  公司一建立,英国商人就将75%的股份(375万元)投入股市,由于那时的中国动荡不定,经济混乱,百姓对资产充满安全担忧,寻求购买外企股票。英商利用这种害怕心态,将怡和啤酒的股份从每股一元升值到每股两元甚至三元,这样便在销售面值375万元的股票时,获取超过1000万元的利润,一个500万元的啤酒公司膨胀出两个啤酒公司的价值,而且同时公司控制权仍留在英商手里,尽管中国投资者买下75%的股票,他们在公司经营方面却没有发言权,因为这些股份是被不记名持有的,到头来持有三倍于英国资本的中国人,却没有一个中国董事代表他们的利益。英商还将怡和啤酒股份销售收入转入另一家企业,并以此增加自己的资金。

  更为严重的是,英国人宣称中国大麦不适合酿造啤酒,而且酒花也不能要中国的,因此必须进口,尽管事实上在黑龙江已有相当种植,但他们还是我行我素。不仅如此,中国人不被允许接触酿酒工艺,很多人入厂多年却对基本的技术问题一无所知。在买办与国民党当局合伙人的帮助下,怡和啤酒逃避税收,低报产量,捞取过高利润。

  怡和啤酒

  新中国成立后,怡和啤酒的英国商人以入不敷出为由,寻求把公司可动产卖给人民政府。谈判中,英商起初欺负共产党还不知道其75%的持股人是中国人的事实,想以全价卖厂,没想到中方出示了中国人投资的证据,最终解决方案是,以公司股份面值的25%将公司赎买回来。1952年,公司的名字改为华光啤酒厂,自那时起,由于生产啤酒的大麦与酒花都在中国生产,啤酒质量得到改善,产量增加了8倍。

  历史已经用七十年的片段证明,无论遇到何种风浪与挑战,人民的上海始终为争取光明的前景而前进!前进!(新民眼工作室 吴健

  图片来源:香港大学图书馆、网络图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