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新民眼 > 正文

冷饮水、乘风凉,……那些年上海人怎么样过37度的“烧烤天”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方翔     编辑:包雍尔,韦嘉维     2019-07-21 20:13 | |

  【新民晚报·新民网】1999年以来最强也是最长的梅雨期正式收尾。下周我们不仅迎来今年首个37度的“烧烤天”,而且之后的一段时间基本维持这个气温水平。

  在曾经没有空调的日子里,上海人是怎么样过“烧烤天”的呢?

  冷饮水调一调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已经对于“冷饮水”这种饮料非常陌生了,但是在冰箱还没有普及的那些年,冷饮水却是人们的最爱。

  那个时候,在电影院旁边,经常会开一个小窗专门卖冰水,小朋友们则会排成一队,拿着热水瓶去接冰水。爸爸妈妈下班之后则会带来桔子粉、菊花晶等,他们自己舍不得喝,都带回家给孩子冲冷饮水了。

  酸唧唧、甜咪咪、冰冰凉,这种味道至今回想起来,比起某根达斯更解渴,也更让印象深刻。

  “奢侈品”盐汽水

  每到高温季节,上海的企事业单位都会发放防暑降温的劳动防护用品,尤其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盐汽水几乎是上海工厂防暑降温必备的劳动防护用品,许多大人都不舍得喝,带回家给孩子们。

  记得那个时候在弄堂口,看到哪家爸妈骑着自行车回来,在前面的提篮中放着一袋子绿色玻璃瓶的盐汽水,邻居小伙伴们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比现在的“奢侈品”更有吸引力。家长们也会关照孩子们将汽水跟大家一起分享。

  西瓜也可堂吃

  当过上海市商委主任的张广生曾经回忆:“记得有一次,我发烧38.2度,拿着病历卡到水果店去买西瓜,水果店的工作人员坚持原则就是不卖,说要38.5度以上才有资格,只好‘望瓜兴叹’。”

  以前,上海街头都有卖西瓜瓤的专门店,市民手提钢精锅子排队买西瓜瓤,瓜皮则被做成“西瓜酱”出口了。还有不少的店提供堂吃西瓜,主要是为了收留种西瓜的种子而设立的。像现在福州路的王宝和酒家,当年就有堂吃西瓜供应。

  大树下乘风凉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家中无空调,电扇没普及。到了夜晚,出门乘风凉,特别是街心花园的大树下,成为一道上海独特的风景。

  为了能够抢占一个有利的地形,不少人早早地摆起了凳子,有些还拿出了躺椅占位。还有一桩很要紧的事情,这就是乘风凉之前要做个准备,拎出几铅桶个自来水,先把要乘风凉的地方冲一冲,这样可以降降地面的温度。

  吃过晚饭,领居们摇着蒲扇开始聊天,有的听收音机,有的打牌、也有的靠着躺椅给家里的孩子讲故事,讲着讲着就睡着了,基本上到了下半夜,天气也风凉了,大家收拾收拾回家再去睡。

  老法里,乘风凉还讲究“穿堂风”。在上海高层还没有崛起的那些年,南京路与黄河路交叉口的“穿堂风”,总是可以吸引不少的人前来乘凉。

  过去,“乘风凉”是上海人一种集体式的户外生活,也是“家”向外的延伸。现在虽然空调已经基本普及了,但是不少人也愿意在晚间或者双休日带着孩子们到商场“孵”空调,边逛展边拍照,跟他们讲讲自己小时候“乘风凉”的故事。或许等到若干年之后,当他们的孩子长大时,会有另外一种度夏的方式。

  新民眼工作室 方翔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